說起三國,我們都知道這段歷史。畢竟有太多的文學作用和影視作品都在反映這段歷史。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都會看到這段歷史時的地圖。看到三國時期地圖的時候,我們能發現,三國之間的面積懸殊並不大。不過這可以說是最大的假象了,地圖上的他們懸殊並不大,但事實上懸殊非常大。

我們先看一下三國之間面積大小。首先是魏國,魏國面積最大,爲300萬左右平方千米。其次是吳國,魏國面積爲140萬左右平方千米。最後是蜀漢,蜀漢面積最小,100多萬平方千米。說真的,看起來蜀漢和吳國加起來,面積和曹魏懸殊並不大。不過這只是在數據上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他們之間的差距可以說真的是很大。

魏國面積爲300多萬平方千米,可以說全國最好的土地都被魏國佔領了。魏國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爲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爲重鎮。這些地方在當時是最發達的地區。

我們知道我國文明的發源地是長江和黃河,其中黃河文明可以說起源的更早一點。前三代的統治範圍主要是在北方。所以北方的開發非常好,土地適宜耕種,人口衆多,經濟發達。用現在的話說,北方是天下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而這些都被曹魏佔領了。曹魏控制的土地,都是開發完的,可以充分利用。而且這些地方主要都是漢人居住的地方,曹魏可以很好的控制這裏。

除此之外,當時唯一一條對外聯繫的道路——絲綢之路也被魏國佔領了,西域也被魏國控制。通過這條路,魏國可以在陸地上對外交流,這在古代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對外交流可以夥互通有無,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在軍事上講,也可以結交其他的盟友,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他兩國就沒有這個優勢。

吳國面積140多萬平方千米,在面積上僅次於魏國,不過總體的地理條件和魏國無法相比。孫吳全盛疆域包括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爲廣州。吳國的面積相當於現在的東南沿海一帶,以及和沿海省份相鄰的省份。這些地方現在看來非常有錢,不過古代並不是這樣。

吳國控制的揚州和荊州地區,相對來說開發的還算好。因爲揚州和荊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這裏。不過由於這裏地處南方,氣候溼熱,在古代這裏的人很短命,不是很適合人類生存。也正因爲這個原因,這裏的人並沒有中原多。而且這裏有一些地方都是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吳國並無法徹底控制這裏。

至於吳國控制的交州,主要是現在的廣東、廣西、越南北部一代,當時這裏都是新開發的地區。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派50萬軍隊才佔領這裏。從此這裏才成爲我國的領土,可見這裏開發的非常晚。到三國時,這裏依然很落後。這裏居住的大多數都是少數民族,吳國雖然佔領了這裏,但並無法進行有效統治。至於稅收和徵兵之類的,幾乎沒有什麼貢獻。

最後看一下蜀國,蜀國面積爲100多萬平方千米。在面積上看,蜀國並不小,不過事實上蜀國真的是很弱。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主要是現在的西南一帶。這裏現在和東南沿海相比,相對落後一點。在當時,這裏和中原相比可以說非常落後。

蜀國控制的主要是益州和漢中。方一直到戰國後期,秦國才控制這兩個地,然後才慢慢開發這裏。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外人很難打的進來。不過外人在和平時期也很難進入這裏,所以這裏人煙稀少,和外界交流也並不多。而且這裏面積雖然大,只有極少數的地方開發完畢,大多數的地方几乎沒有開發。

至於益州的邊沿地區,就是現在的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等,當時完全沒有開發。這裏居住的都是少數民族,他們只是名義上臣服於蜀漢。諸葛亮七擒孟獲中的孟獲就是南方的少數民族。他們和蜀漢根本不是一條心。蜀漢在這裏根本無法徵兵和收稅。

看完這些我們能發現,魏國不僅僅是面積大,而且地理位置最好,佔有的都是最好的土地。吳國佔有的土地,雖然沒有完全開發,但還是有一半是開發了的。而蜀漢的國土絕大多數都是未開發的。說白了,他們的總體實力完全不是一個當地。我們看他們的人數就知道了,魏國有440多萬人,吳國有250多萬人,蜀漢有100多萬人。就是說吳國和蜀漢人數加起來和魏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光是人口和土地上,他們就不是一個檔次了。如果再加上其他方面,蜀漢和吳國就更處於劣勢了。

不得不說,在實力懸殊這麼大的情況下,蜀漢和吳國還能堅持這麼久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吳國,在魏國滅亡後還堅持了十幾年,確實厲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