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的說不好,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否定另一個的一生,因爲人生變幻無常,俗話說“喝涼水都塞牙”,相反,那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今天介紹的這位小時候生活悽慘,在親戚那學手藝,飽受毒打,還被逼着跳下糞坑,後來離家出走,流浪幾年從了軍。

在軍長屢立戰功,職務一升再升,紅軍時期就已經是師長,後來更是成了開國中將,建國後衣錦還鄉,那個親戚嚇得不敢出門。這位開國中將就是文年生。

文年生

文年生出生於1906年的湖南嶽陽,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是家中的長子,被父母送去文氏祠堂的私塾讀夜學,也就僅僅讀了一本百家姓,兩個月後便因爲家窮而輟學。

文年生是非常好學的一個人,雖然不能讀書了,但天天去窗戶下偷聽,回來便央求父母送他去讀書。他的母親也非常難過,但實在是家徒四壁,便讓他去學一門手藝,畢竟“手藝在身不怕窮”。

沒多久便被母親送到舅父那學習裁縫,舅父不僅是他舅父,還是他的姑父。這可能有點繞口,其實這就是以前農村很常見的“換親”,現在的小年輕可能不是很能理解。那個時候人們窮啊,窮的媳婦都娶不上,那怎麼傳宗接代呢?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所以就有了“換親”。

換親

例如,小嗨人長得醜又沒錢娶不到媳婦,但好在我有個姐姐或者妹妹,正好別家也和小嗨一個情況,那就好事成雙了。

文年生來到舅父家後,真是入了魔窟,舅父經常打他,毫無緣由就是看着不舒服。而舅母也不是省油的燈,文年生做工回來還要給舅母看孩子,孩子哭了,舅母就打他,連飯都不給喫飽,這家親戚真是拿親戚不當親戚。

1919年初,文年生晚上提着燈去茅房,一不小心把燈弄掉進了糞坑中,第二天,天寒地凍的,被舅母逼着光着身子跳進糞坑中,把燈拿上來。其實燈掉進了糞坑,有很多種方法拿上來,但舅母選擇了最直接的方法,這舅母還是文年生的親姑姑啊。

文年生

年幼的文年生屈辱異常,一口氣回了家,但母親也沒辦法,只好勸他回去繼續學裁縫,他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那個時候的文年生才12歲啊。

文年生很是硬氣,流浪到了縣城,而後又繼續流浪,幹過木工學徒,後來也給地主家種過地,反正是沒一天好日子,就這樣頑強地活了下來。

1926年7月,北伐軍第八軍攻佔華容縣城,北伐軍還是很受人民歡迎的,文年生認爲當兵不受氣,還能喫飽飯,便從了軍。但是軍中並不像他想的那樣美好,軍閥連年混戰不說,對百姓也不是很友善,後來聽參加過南昌起義的戰士說起紅軍,便起了投靠之心。

文年生指揮黃河保衛戰

同年6月,文年生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戰友一起離開湘軍,來到了長沙,正好遇到彭德懷率部攻打長沙,便加入了紅軍,因作戰勇猛,在8月便入了黨。

此後,文年生轉戰中國大江南北,還負責保衛過毛主席,職務也是一升再升,後來更是成了紅二十七軍第八十一師師長。抗日戰爭初期,文年生擔任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團團長兼政委,後來又升任旅長、軍分區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文年生擔任縱隊司令、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建國後又擔任湖南軍區司令員,在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

文年生在1951年的時候回到了家鄉,已離家32年,抗日戰爭時期他的父母和大弟就去世了,只剩下個小弟。地方上得知文年生回鄉,各領導都要前往陪同,都被他謝絕了,說:“我是回來探親的,不是光宗耀祖的”。

文年生

那個當初逼着他跳糞坑的舅父和舅母,得知文年生回來了,還當了大官,嚇得半死不敢出門。那些親戚得知文年生回來了,都去看望,只有舅父一家不敢來,文年生也心知肚明,雖不喜歡他們,但出於對長輩的尊敬,還是拿了一件羊皮袍子和一些水果前去探望。

舅父舅母一家也是少有,知道文年生不是來問罪的,便又活絡了起來,逢人便說他打出了一個將軍。

對於文年生將軍,他的結局並不好,因剛直得罪了人,於1968年含冤去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