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即“葉挺獨立團”,這個團是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一支革命武裝,在北伐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被稱爲“鐵軍”,葉挺也因此得名“北伐名將”。

今天介紹的這位是葉挺獨立團的參謀,北伐戰爭中獨立團能有這麼輝煌的戰績,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後來參加南昌起義,在大革命時期一步步成爲紅四軍參謀長,是紅軍早期領導人之一,可惜最後卻死於肅反,他就是董朗。

董朗

董朗出生於1894年的四川省簡陽縣,在上海工廠做工時,受社會主義影響,積極參加工人運動。1924年董朗到達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在校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後留校在教導團當排長,參加了兩次東征。

1925年11月,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黃埔軍校學生爲骨幹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成立,葉挺任團長,董朗擔任團參謀。北伐戰爭開始後,獨立團作爲北伐先鋒進行北伐,汀泗橋、賀勝橋等重要戰鬥都有他的身影。

1927年春天,獨立團改編爲二十四師,葉挺擔任師長,董朗則進入基層帶兵,擔任七十團一營營長。在與奉系所部戰鬥中,董朗表現出色,指揮靈活作戰勇敢,並且多次負傷不下火線,被升爲團長。

南昌起義

八月一日,董朗率部參加了劃時代的南昌起義,攻佔南昌後起義軍南下,在南下途中,董朗可謂“當爹又當媽”,不僅要率軍打仗,還要跑前跑後地做士兵的思想工作。

起義部隊在途中遭到陳濟棠的十一師和徐景唐的十三師的聯合伏擊,雖突圍而出但也損失慘重,和組織失去聯繫的董朗立即收攏散兵,然後向海陸豐轉戰。到達根據地後,董朗率部東征西討,所部奉命改編爲第二師,擔任師長。

周總理得知董朗率部在海陸豐後,高興的說道:“南昌起義的火種,又要在海陸豐燃燒起來啦”。

紅軍反圍剿作戰

董朗在根據地與軍民一起艱苦奮鬥,幹得熱火朝天,發展工農業生產,統管鹽業運銷,開辦學校、醫院,修築道路,並向東打通了與潮汕工農武裝的聯繫,受到組織的高度表揚。

1929年6月,鑑於董朗的優秀表現,被中央軍委任命特派員前往湘鄂西蘇區,負責軍政訓練工作。10月擔任紅四軍參謀長,協助賀龍軍長指揮游擊戰,與戰士們一起浴血奮戰,粉碎了蔣介石三路圍攻的陰謀。

1931年12月,董朗總結了第三次反“圍剿”初期,處處設防、處處被動的教訓,決定採取長途奔襲,攻擊不備的戰術方針,並接連取得了三戰三捷的重大勝利,極大鼓舞了根據地軍民的信心。

董朗雕像

1932年6月,國軍又增派了三千餘兵力,對根據地發動更加猛烈的進攻,董朗率獨立團和縣區游擊隊兩千餘人,與十倍敵人浴血奮戰。在強敵壓境的艱苦情況下,軍中卻發起了“肅反運動”,堅持“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錯誤戰略方針。

董朗知道雙方差距巨大,面對面硬剛毫無勝算,便據理力爭,遭到了夏曦的記恨,在同年10月,被殘忍殺害,年僅38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