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25~30萬人死於食管癌,平均每天差不多1000人死於本病。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男多於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目前我國治療食管癌常見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鏡治療、手術治療、放療以及包括化療、靶向、免疫在內的藥物治療。

那麼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化療有什麼區別?

針對性的不同

化療就是用一些有殺滅細胞活性的化學藥物來殺死癌細胞,這些化學藥物識別腫瘤細胞的方法是高速分裂生長的細胞就被認爲是癌細胞,所以體內高速生長的細胞(骨髓細胞、毛囊細胞、消化道黏膜細胞等)也會被化療藥物所殺滅。

靶向治療通過識別腫瘤細胞的表面的一些特異性的蛋白,實現有目的的定點殺滅。

因此,化療藥物往往是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而靶向藥物相反寧可放過也不錯殺。然而靶向也不是萬能的,靶向藥物需與基因檢測相匹配,患者才能從治療中獲益。

但食管癌患者的基因突變相對較多,這對於導致治療無效,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免疫治療的出現爲這類患者帶來了“希望之光”!與前兩者作用原理不同,免疫治療主要是通過免疫治療藥物幫助自身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以此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

也就是說,免疫治療有利於幫助機體免疫系統重新建立識別癌細胞的能力。由於免疫治療的“武器”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藥物只是起到一個銜接以及激活作用。

副作用不同

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就包括了將那些代謝速度快的正常細胞如毛囊細胞、消化道黏膜細胞、骨髓的造血細胞等也部分抑制從而相應出現脫髮、口腔潰瘍、胃脹、嘔吐、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等副作用;靶向藥物的副作用相對較少;同樣免疫治療副作用相對較少、且療效持久、延長生存時間。

食管癌的危害

食管癌的危害包括在早期的時候出現喉嚨不舒服,有時會出現哽噎的症狀。

到了中晚期患者吞嚥困難症狀隨時間的流失而呈進行性加重,逐步發展爲進食米飯大小食物時,也需要開水或稀飯衝下,隨後發展爲只能進半流質食物或流質飲食。

嚴重者最後滴水不進,進食梗阻並常伴有嘔吐泡沫樣黏液,黏液積存在食管內可導致返流,嘔吐甚至引起嗆咳,嚴重者導致吸入性肺炎。

晚期患者出現持續性的胸骨後或背部疼痛,爲鈍痛或隱痛,也可有燒灼痛或刺痛。疼痛部位因病變的部位不同而不一致,疼痛常提示腫瘤已經有外侵,引起食管周圍炎、縱隔炎,但也可以是腫瘤引起的食管深層潰瘍導致的。

疼痛嚴重不能入睡或伴有發熱者,不但手術切除的可能性小,而且還應該注意腫瘤穿孔的可能。

食管癌患者在早期手術後存活率可以達到90%,食管癌是早發現早預防就可以避免痛苦。所以,當出現任何不適時,儘早檢查儘早發現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