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最大的福祉,近年来,台头镇小坨村把群众幸福感放在首位,通过各项民生工程、民生实事,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上午11点,记者来到台头镇小坨村的“幸福餐厅”,老人们三五结伴,正在排队打饭。今年86岁的郑贵荣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幸福餐厅”建成以来,他每天两顿饭都在这里吃。

台头镇小坨村村民郑贵荣:“很方便,饭菜很可口,馒头随便吃,每天都来吃。”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孝道文化,改善老人和困难群众的吃饭条件,小坨村“两委”结合本村集体经济情况,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这处“幸福餐厅”。目前,该村80岁以上的老人和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共计80余人在此就餐。

台头镇小坨村幸福餐厅工作人员:“中午就配两菜一汤,晚上就是一菜一汤,一星期都不重样。”

“幸福餐厅”采取的是政府补贴和村集体出资相结合的方式运行,每年的运行费用在20万元左右,既解决了老年人独居吃饭难的问题,又为子女外出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真正成为老人和困难群众的“幸福暖巢”。

台头镇小坨村党支部书记郑连元:“我村现在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过节费发放1200元,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过节费1800元,并且相应地发放物资,油、蛋、米等,使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近年来,小坨村还把“实现乡村美、村民富”作为中心工作,着力提升人居环境,2011年以来,对村内的11条街巷进行了硬化,并在村内大街两侧全部栽种海棠和石楠等苗木。2015年,小坨村又将一处大水湾改建成文化广场,凉亭、篮球场、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村民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村里还新建一处高标准卫生室和一所幼儿园,实现了村民便捷就医和孩子就近入学。

台头镇小坨村村民刘爱平:“孩子们老是叫我去他们那住,我总觉得哪里都不如咱家里好,我们村里很干净,路灯、花草都有,拾掇得干净漂亮 。”

让村民感到幸福的方面可远不止这些,采访中记者得知,小坨村自2006年土地调整后,再没有进行过调整,今年,村里根据村民现实需求,实行全村土地流转,流转土地2100亩,重新包分给4个种粮大户,不仅解决了土地供求矛盾,更大大提升了土地附加值。

台头镇小坨村党支部书记郑连元:“以后每年给每位村民发放土地收益补贴1000元,以后根据经济条件的增长再逐渐增加。”

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任杰 杨晓强

责编:小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