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網上就報道過關於薯片、薯條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內容,引起熱議。

在2018年,星巴克被全網討伐,咖啡可能致癌,其原因就是咖啡中可能含有丙烯酰胺。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針對多款知名薯片進行檢測,發現七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高於歐盟基準水平。更有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高達2000毫克每千克。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回應將正常售賣,因爲現下沒有國家標準。

丙烯酰胺是2A類的致癌物。

國際上把致癌物明確分成幾大類:

第一類是明確可以致癌的。

第二類分爲2A和2B,2A是指很可能致癌,2B是可能致癌但是致癌性沒有2A高。

丙烯酰胺在動物實驗中已經證明可以致癌,但是在人體中致癌的證據不足,所以被分在2A類。

丙烯酰胺存在很多食物之中,尤其是澱粉類食物在經過高溫煎炸會產生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的來源是食物加熱過程中的美拉德反應。美拉德反應是食物香氣和顏色的重要來源,不僅僅是煎炸,在烤、炒等高溫加熱時候都會產生美拉德反應。除了薯片還有油條、麪包、煎餅等很多食物都含有丙烯酰胺,就像之前的星巴克也確實被檢查出在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咖啡經過高溫烘焙,也會產生美拉德反應,這也就是咖啡中丙烯酰胺的來源。但是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遠遠低於薯片,丙烯酰胺在土豆製品的含量是最高的。

丙烯酰胺在歐盟有一個基準含量,是每千克不高於750毫克。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強制的標準,就算高於這個標準,也並不會被下架停售。

而我國在現階段,確實沒有關於丙烯酰胺含量的安全標準。一方面是丙烯酰胺的致癌性尚不明確,另一方面是食品工業體系還處在快速發展時期,相關標準的完善需要時間。

丙烯酰胺屬於劇毒物質,但是中毒需要很高的含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考慮的還是其致癌性。致癌是指長時間低劑量接觸有癌變的可能。

在生活中致癌物有很多,我們沒必要談虎色變,自己嚇自己,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其可能帶來的危害。

品牌回應“我國並無丙烯酰胺限量的相關標準”,讓我心裏有一些不舒服。我認爲這是品牌不尊重消費者,是在推卸責任。

有的品牌可以將含量做到750微克以下,爲什麼這些品牌就要做到2000微克以上?就算丙烯酰胺的致癌性尚不明確,就算國家還沒有出臺相關的規定,對於一種可能影響消費者健康的物質,難道品牌不應該自己控制工藝流程,來減少潛在的危害嗎?口口聲聲沒有相關標準,難道現有的標準能夠被百分之百遵守嗎?沒有標準可以制定標準,但是沒有良心,估計以後也不可能有了。

在2017年8月,三隻松鼠曾被曝光開心果黴菌超標。

當然我不否認,很多超標的食品並沒有被曝光,沒有被發現。但是一個知名品牌產品不合格的危害要比一個沒人聽過的小品牌大得多。

薯片還能喫嗎?

薯片還是可以喫的,偶爾喫幾次也不會產生很大的危害。但是考慮到薯片高脂高鹽,就算不考慮丙烯酰胺可能產生的危害,這也不是一種健康的食品。多喫幾次,可能不會產生嚴重後果;儘量少喫薯片,卻肯定是好事。我們還是需要對未知的事物保持一定畏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