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每播出一期必定是熱搜預定選手,除了演員的表現令人期待外,其次就是“如坐鍼氈”“如芒刺背”“如此乏味”的評價了。

不得不說,李成儒給這檔節目帶來超高的流量,讓一個喫瓜羣衆看得都拍案叫絕,這樣的評價還是頭一次見,果然嚴厲。

隔着屏幕都能爲演員捏一把汗,李成儒的震撼力可想而知。節目組請李成儒來自然是他對錶演方面有過人之處,還記得他所出演馮小剛執導的《大腕》中僅僅1分28秒的鏡頭,卻讓李成儒名聲大噪,那是一個一鏡到底的鏡頭,中間不能有任何差錯。

他飾演的是一位神經病患者,要求說話不能有任何思索和停頓,短短一分半他說了328個字,一氣呵成,一條過。剛演完現場掌聲不斷,對李成儒表示敬佩,同時這也是李成儒對演員臺詞嚴格標準的緣由。

李成儒不僅在演藝界是一個風雲人物,商界亦是一位傳奇。李成儒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其實他從小家裏並不富裕,父親在自己年幼時故去,母親挑起大梁,家中9個孩子,個個等着要喫飯上學。

好在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比較看重,窮什麼不能窮教育,每天起早貪黑賣包子,供孩子們讀書。李成儒受母親影響,從小便有着喫苦耐勞的品質。中學時,母親送他去學了京劇,畢業後李成儒去了服裝廠當工人。

愛好表演的他在廠裏參加了話劇演出,還成功進入北京業餘表演進修班學習。偶然的一次幾乎李成儒在北京人藝看戲,瞬間被董行佶的聲音所吸引。

一次李成儒買票來看演出時,在門外檢票時聽見董行佶的聲音,李成儒非常敏感,一聽便認準他就是董行佶,等董行佶檢票時李成儒厚着臉皮說:“您是董行佶老師吧,我想跟您學習”。

董行佶說道:“有作品嗎?”李成儒急切地說道:“有,有兩篇散文。”董行佶:“明天下午三點半來北京人藝宿舍找我。”

就這樣,李成儒順利得到董行佶的指導,十年時間,每天早上6點半到八點半,所以李成儒的臺詞功底真的是靠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1981年,碰上《西遊記》開拍,他馬上去見了楊潔導演。雖臺詞功底不錯,但形象差點意思,原本一心想演唐僧卻在楊潔的建議下李成儒轉做場記,成爲楊潔導演的左膀右臂。可以說,沒有李成儒《西遊記》不可能完成得這麼順利。

1985年,全國下海經商掀起風浪,李成儒看中商機,離開劇組,走上經商之路。1990年,他在西單那寸土寸金的地方開了一家有1000平米的店,名叫“特別特”,專賣服裝和鞋,其中鞋廳就佔了有500平米,在那時李成儒商場的規模稱得上全國之最。

李成儒對售票員的要求按照空姐的標準來選,在面試5000個人中只留下100個。商場一天現金進賬五十到六十萬。在90年代,李成儒已經是個大富豪了,之後他炒起了外匯,僅僅三年時間,他的外匯賬戶裏就有了1300萬美金,而那時的王中磊纔剛剛從美國回來,事業剛剛起步。

在別人還在騎自行車時,李成儒早已開上了8萬美金的奔馳560、寶馬320。人有了錢便容易飄,李成儒自然也是如此。在他擁有資本時將自己的錢全部投入外匯,不料全部打水漂了。之後,李成儒決定不再做生意。

李成儒反思了一年,他發現自己最愛的還是演戲。這時好朋友趙寶剛導演邀請李成儒參演《東邊日出西邊雨》,他再一次正式踏進演藝圈。

俗話說:幹一行像一行,李成儒在演戲這方面摸得很透,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娛樂圈也是一號人物。要說他丟的錢賺回來沒有,多少不敢講,但有錢是真的有錢。

李成儒在經商失敗後,北京的房子搬到沙灘北池子,緊挨故宮,院子裏種了500顆櫻桃樹。房子裏歷史文物無處不在,收藏品隨處可見。書案、字畫、紫砂壺和古鐘等等透露着年代感。

在200多件傢俱中,唯一讓李成儒得意的是金絲楠木長虎櫃,這套櫃子高達3.6米,比故宮裏還要高,可以稱爲世界之最。而且櫃子上面雕刻的龍有32條,栩栩如生。

李成儒的人生跌宕起伏,站上過巔峯也跌落過谷底,如今憑藉自己的本事再次站起來。其實瞭解了他的經歷才明白他爲什麼有資格說話那麼豪橫,李成儒確實是有豪橫的資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