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户

标题:京牌摇号兼顾了公平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申请人:你在开玩笑吗?

摇号政策存在短板和缺陷这是公认的事实,无论是对道路拥堵,还是完善交通管理作用都不大,但是近期某公号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却表示:京牌摇号兼顾了公平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在治理城市拥堵、完善交通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有读者发表了不同意见,且针对此言论发表了意见。

01浅谈摇号中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项政策的推出必须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三要素,而我们正在参与的北京小客车指标摇号,却恰恰和这三要素相悖,独创出一套公平规则,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摇号中所谓的公平究竟体现在哪些地方。

所有人想在北京购车上牌必须要先参与摇号,中签后才能凭借一张中签告知单去购车上牌,而参与摇号的条件也很简单,只需要满足北京市户籍或连续在京缴纳5年社保以及个人所得税,且取得驾驶执照即可,这是公平之一。

参与摇号久不中签者,可根据摇号次数的增加提高中签倍率,进而提升中签几率,此类提升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户籍、不分国籍,此为公平之二。

所有人共享同一摇号池,不区分高低倍率、户籍所在地、性别、年龄,此为公平之三。

然而就是这三项看似公平的规则,却恰恰将摇号的不公平体现的淋漓尽致,想要参与摇号只需要满足北京市户籍和社保即可,这项规定看似将本地人和外地人一视同仁,但有一点却被众人所忽视。

那就是参与摇号的目的,部分人参与摇号是为了解决家庭用车刚需问题,但有些人参与摇号却只是未雨绸缪,他们没有用车刚需,甚至家庭户中已然拥有1辆或1辆以上京牌车,这对于有用车刚需的家庭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这两类人群还要共享同一个摇号池,这则是更大的不公平。

其次有车家庭和无车家庭人员都享受倍率提升的规则,但令人感到无奈的是,哪怕中签倍率已然提升8倍,却争不过一个刚参与摇号的0倍率选手,这从摇号池中至今仍然存有首期参与摇号未中签人群就能看得出来,这是极其不公平的。

从这短短的两段文字中我们就将上文看似公平的3个规则彻底推翻,有车家庭依旧在参与摇号、0倍率选手依旧在中签,而首期参与摇号的人依旧有人在坚持、无车家庭用车刚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试问这样的规则还有有效性可言吗?如果既不公平,也无效,那么这项政策还科学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02真要公平,唯有继续完善“摇号”政策

首先限制有车家庭人员继续参与摇号,以家庭户拥有车辆数量为基础,区分不同摇号池,例如4口之家拥有1辆车的处于同一摇号池,按照此类条件以此类推,划分出摇号池的区间,同时让无车家庭成员单独处于一个摇号池中。

或者直接禁止有车家庭成员参与摇号,再次划分出摇号区间,例如4口之家拥有1辆车到3辆车为最末位,成员较多的无车家庭为首位,剔除倍率提升机制,优先为无车家庭摇号分配指标,中签后自动降为下一等级,等无车家庭消耗完毕后,将下一等级提升为首位继续摇号,以此类推。

再或者直接效仿新能源排队轮候机制,但是需要加入家庭成员数量以及拥有京牌车辆等至少两个因素,例如5口之家的无车家庭永远排在4口之家的无车家庭前一位,依次进行分配,中签后自动降到下一等级,以此类推。

无论以上哪种摇号方式,都能优先解决无车家庭的用车刚需问题,同时也能照顾到有车家庭的再用车需求,试问这样的摇号方式是否公平?再对比目前的摇号规则是否更有效、更科学呢?

摇号政策改革方向诸多,但唯有以无车家庭用车刚需为基础进行改革才能凸显出政策的人性化,以及公平、公开、公正三要素,而即将推出的摇号新政,却和此原则有不小差距,诸多申请人也希望相关部门能慎重决定,再次进行修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