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11月19日訊(劉揚正)今天,河北省遙感應用協會年會暨遙感應用技術交流培訓會議在河北石家莊河北省地礦局地質博物館召開。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深刻改變着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河北省正在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快建設數字經濟強省,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在遙感應用這個平臺上,集中了衆多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有關企業,近百個站在科技前沿的省遙感應用協會會員單位,顯示了河北省遙感應用產業的強大實力。他們充分利用各自的技術、儀器、設備、人才等優勢,應用衛星遙感技術手段,充分展現遙感技術的服務能力,形成綜合性的研究成果,爲政府開展自然資源監管、環境污染防治、災害預警預防等提供了大量真實客觀的科學依據,爲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全省經濟建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

河北省遙感應用協會2020年會暨遙感應用技術交流培訓會議現場。

一年來,河北省遙感應用協會經歷了抗擊新冠病疫的嚴峻考驗。協會和廣大會員單位堅決執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抗疫鬥爭的戰略決策和安排部署,在主管單位省地礦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發揚無私無畏的精神,全力支持武漢和各地區的抗疫鬥爭,同時抓好自身防疫、抗疫工作及生產恢復工作,在大疫面前,交上了一份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河北省遙感中心今年重點實施了三項工作:一是承擔了多項由中國地調局、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等政府部門下達的連續性遙感調查監測項目,充分利用國產高分衛星數據,開展了2020年度河北省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礦產衛片執法檢查、海洋生態遙感預警監測、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國土變更調查省級覈實、第三次國土調查部分市、縣成果預檢、阿里地區冰崩災害遙感解譯、四川盆地-湘南丘陵區生態地質遙感調查等,爲河北省自然資源開發與監管、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防災減災等提供了有效的、持續的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二是研究建立生態資源調查指標體系,實現生態資源精細化管理。選取河北省張承地區爲示範區,以遙感技術爲主要調查手段,開展水資源、森林資源、溼地資源、草地資源等資源分佈和數量調查,摸清生態資源家底;建立生態資源調查指標體系,統一資源調查的表達方式和成果形式;構建生態資源綜合管理數據庫,滿足生態資源信息的快速訪問、準確統計和分析應用,實現對生態資源的精細化綜合管理。三是加強遙感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應急保障服務能力,研發了河北省防汛遙感空間數據“一張圖”。實現了全省流域、水系、河流、防洪工程、搶險救援隊伍、防汛物資儲備庫、救災物資儲備庫(點)等信息的可視化表達和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按行政區和按水系兩個維度搜索、查詢、統計防汛相關信息的功能,並能在空間上快速統計分析防洪設施和救援力量,可爲汛情綜合研判、災情評估、應急救助、指揮決策等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河北省遙感應用協會諸多會員單位也是佳績迭出,異彩紛呈。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本月16日剛剛獲得了2019年河北省政府質量獎的殊榮。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在生態環境遙感方面,創新了“遙感監測-解譯-標定技術”,成果獲得“2020 年度河北省國防科工系統優秀科技管理二等獎”和“中核集團QC質量管理一等獎”併成功獲批“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河北數據應用技術支持中心”;在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權威發佈的2020最具活力中小企業名單上,河北長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榮獲“2020地理信息產業最具活力中小企業”稱號;河北恆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獲得“河北地理信息甲級資質十佳單位”榮譽稱號。

河北省遙感應用協會2020年會暨遙感應用技術交流培訓會議現場。

年會還進行了學術交流和技術培訓。來自河北省地礦局遙感技術應用專家團隊、國家冶金地質總局物勘院遙感中心、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河北省地礦局測繪院航測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地質五隊,地質九隊、省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及泰瑞數創研發部的有關專家做了《遙感技術在地質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前景》《基於 CASI/SASI 的雄安新區土壤重金屬和肥力因子反演》《生態文明視角下的遙感地質調查》《基於實景三維模型的空間信息採集技術探索》《工程項目三維可視化》《激光雷達與國產衛星遙感應用實踐》《三維地質系統在礦山資源監管中的應用》《遙感技術在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的應用》《基於數字孿生的自然資源信息化探索》等專題講座。

與會同志一致表示,當前,我國遙感技術應用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謀發展,增強全局一盤棋的意識,推進“地質+”融合發展模式,努力拓展地質工作的發展空間,爲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地質方案,貢獻地質智慧,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