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爲中西部地區引進行業轉移帶來了重大機遇。廣西屬於後發展欠發達地區,也是革命老區、邊疆地區,近些年抓住發達地區“騰籠換鳥”之機重塑行業發展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來看,廣西“借力發展”並不順利,大多地市行業定位雷同、低水平重複建設、優勢行業不突出、新興行業接續不足、行業低端低效、資源環境形勢趨緊、核心技術未突破等一系列問題仍然存在。廣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放創新,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精準對接,加快推動行業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依託地區特色,完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

目前,廣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平臺載體在體制機制方面缺乏統籌規劃,現有的吸引行業轉 移落地的政策優惠程度要低於周邊省份,各地園區沒能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實現錯位發展。比如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仍停留在兩地市縣的低層次合作上,東興、憑祥等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在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方面沒有實質性突破。建議研究出臺更加優惠的行業轉移落地政策,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市不同的功能定位、建設秩序、資源配置等實施差異化的行業引進轉移策略,引導各地市優先引進特色優勢行業,避免一擁而上、同質競爭。此外,完善現有合作平臺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平臺引進行業轉移的優勢作用。科學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將本地行業與引進行業相結合,通過學習區外創新思維和引進先進技術,打造廣西本土具有品牌效應的特色行業。

廣東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行業引進聯通渠道

目前廣西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多式聯運物流體系不健全、運輸和 物流效率低,沿海城市暫未開通通往粵港澳大灣 區的鐵路,西江水道聯運銜接不暢,港口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成本費用高,飛往粵港澳大灣區的航空班次較少,這些都制約了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行業引進合作。建議加快推進南寧—玉林— 深圳、柳州—肇慶—廣州、合浦—湛江等東向客 運鐵路和粵桂高速公路省際通道,梧州、賀州、玉林、貴港、欽州、北海之間的陸上、水上、海上、空中4類通道的綜合交通網的建設,抓緊研究推進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城際網建設,以 “高鐵+地鐵”的方式快速提升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城市間的交通便利化水平;重點加強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信息通道建設,在數字經濟領域與粵港澳大灣區加強交流合作,暢通引進行業轉移的第五類通道。

三、 創新行業引進路徑,優化行業資源佈局

長期以來,廣西引進行業轉移缺乏對地市引進基礎及行業關聯性的深入研究,引進的部分行業屬於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且各地市過分強調高技術、先進性、創新性 的行業引進,導致引進行業在本地“水土不服”。建議深度研判引進地的行業引進基礎、規 劃、趨勢以及行業關聯性,走創新、綠色、科技引進路徑,避免陷入“礦竭城衰”的發展怪圈。 加強與廣東的全面對接,避免出現兩地政府對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行業冷落的同時對低耗 能、高收益行業熱情過高從而導致重複建設、資 源浪費的現象。謀劃行業轉移專項政策支持,拓展與升級引進地的行業鏈條,發揮規模效應、區域效應和乘數效應。

廣西產業關聯矩陣

四、促進行業協同發展,降低行業引進的成本與風險

目前行業引進過程中重點行業與重點企業的 選擇還沒有說服力較強的指導性理論,引進地在選擇引進行業和企業時,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具有信息不對稱性、不確定性的環境中作出選擇,這勢必會加大引進地的風險與成本。建議建立桂粵信息共享平臺,完善信息共享機制,降低引進地由於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成本與風險。延伸行業鏈、增強行業之間的關聯性,降低由此帶來的市場風險。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建立行業引進的相關制度與運行環境,以降低引進地的制度成本、風險成本、交易成本。

廣東先行先試,發文促直銷發展,又一波財富來了!

如果覺得小編寫得還行,歡迎您來一鍵三連!

討論:您覺得廣西還有機會趕上廣東嗎?

單選|您覺得廣西能跟上廣東的發展嗎

不能
打開百度APP進行投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