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銷雨霽,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王勃在《滕王閣詩序》中將一個碧波萬頃、水天相連、渺無際涯的美景呈現在世人眼中。深秋季節,位於廣東西樵山旁的萬畝桑基魚塘,一到傍晚就出現了王勃筆下的美景。

在西樵山南麓,有面積超萬畝的連片桑基魚塘,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保護單位譽爲“世間罕有美景,人類生態典範”。秋天一到,夕陽晚霞就十分厚待這片土地,在每天的黃昏時分賜予它“火燒雲”的美景。

夕陽下,夜幕即將降臨之時,餘暉將漁耕粵韻旅遊文化園及旁邊連片的上萬畝桑基魚塘全面染成了紅色,魚塘籠罩在粉紅色的霞光裏,晚霞遇到水,更呈現出水天一色的美感,宛如一幅美麗畫卷。

無人機鏡頭下,晚霞浸透了江畔,與天共色,與水生暉。遠方升騰起了嫋嫋煙霧,更是加重了這份朦朧的美感。在霞光的映襯下,桑基魚塘成了“人間仙境”。

走進漁耕粵韻旅遊文化園溼地湖泊,落日照耀在碧波盪漾的湖面,漁夫撐着小船忙於打魚。湖面映着金光,魚網撒落的那一刻,湖面則碎成塊塊金子,不時有魚躍出湖面。

漁人、小舟、遠山、夕陽……構成一幅“漁舟唱晚”嶺南水鄉美景,景色如詩如畫,讓人也想當一回漁夫,享受捕魚之樂。

紅日照湖上,清風晚轉涼,隨着美景匆匆散,西樵山上的鐘聲響起,黃昏更顯悠遠。漁人捕魚歸去,小舟慢慢消失在夕陽下,留下一湖的平靜,只剩下飛鳥不時掠過湖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