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柯坪縣阿恰勒鎮吐拉村恰瑪古豐收,村民們忙着裝箱銷售。艾熱提·加沙熱提 攝

“去年我家的15畝恰瑪古收入1.5萬元,今年也是個豐收年,估計能賣2.5萬元。”阿里木·沙地爾是新疆柯坪縣阿恰勒鎮吐拉村村民,他告訴記者,隨着縣裏恰瑪古品牌越打越響,恰瑪古成了許多村民脫貧致富的“金果子”。

恰瑪古是南疆常見的一種根莖類作物可作爲食物,與羊肉、薄皮饢並稱爲“柯坪三寶”。柯坪縣光照充足,土壤呈鹼性,適合恰瑪古的生長。然而,由於過去村民大多是粗放式種植模式,銷路也僅限於當地及周邊縣市,恰瑪古市場價格偏低。

近年來,柯坪縣通過恰瑪古提純復壯項目,培育出更優質、產量更高的恰瑪古品種,並探索出了恰瑪古標準化栽培技術,恰瑪古畝產可達1.5噸到2噸,農戶收入穩步提高,種植熱情日益高漲。

阿恰勒鎮是柯坪縣恰瑪古主要種植區之一,柯坪縣阿恰勒鎮副鎮長瓦哈甫·阿不都熱依木介紹,今年以來,阿恰勒鎮恰瑪古種植面積增加到3萬畝。“以前農民每畝地收益約爲2000元,今年以來,通過提質增效,我們有信心把農民的每畝地收益提高到3000元到3500元。”

爲了進一步提升恰瑪古的經濟價值,去年開始,柯坪縣佈局恰瑪古產業鏈延伸,推進恰瑪古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同時,爲了擴展恰瑪古的銷路,當地通過電商、直播等銷售模式,讓農民的恰瑪古不愁賣,價格高。

柯坪縣供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伊興兵介紹,去年,企業收購恰瑪古800噸,今年預計達到1000噸,銷售產品除了鮮果,還包括恰瑪古烘乾片和恰瑪古粉等。“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打入了內地市場,未來,我們還將通過研發新的產品,延長銷售季,提高恰瑪古的市場影響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