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軍邊防哨所通電啦!這是一件大事

來源:北京青年報

昨天(18日)下午,包括微信公號人民陸軍、解放軍報等軍媒同步刊發重要消息,歷經4年多的奮戰,全軍500多個邊防連隊哨所連通大電網,全天候全時段安全穩定的電力供應得到保障。

△新建供電設備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發現,自2016年軍改新組建軍委後勤保障部、成立聯勤保障中心後,解放軍的餐飲、被裝等後勤保障方式相繼創新改革。而今,這種變革延伸至軍需能源領域,覆蓋我軍戰士的衣食住行。

大雪封山能用上電高壓鍋

位於邊疆地區的一些部隊哨所,長期以來未能接入電網,因此官兵用電只能依靠柴油發電機自發電。而自發電負荷有限、只能固定時間供電、大雪封山季發電用油供應難、大功率用電設備不能正常使用,成爲很多邊防部隊的難題。

△舊有柴油自發電設備

爲了改善邊防部隊上述用電難問題,軍委幾年前已下定決心。

解放軍報公號刊文稱,2016年底,軍委後勤保障部會同國家能源局聯合啓動了邊防部隊電網建設,將部隊電網建設融入國家能源建設“大盤子”,實施國家能源普遍服務的固邊工程。

2017年1月,國家能源局和軍委後勤保障部組織實施邊防部隊電網建設任務部署會在京召開,標誌着這一工程全面啓動。國家能源局和軍委後勤保障部聯合印發的《邊防部隊電網建設實施方案》顯示,邊防部隊電網建設工程將於2020年前全部解決軍隊和武警邊防部隊用電難題:2018年前,爲226個具備通電條件的邊防部隊通大網電;2020年前,隨着通電條件的進一步改善,爲其餘邊防部隊通大網電或建設可再生能源局域網。

“以前爲了省油、減少損耗,大雪封山時有任務纔敢開機。”新疆軍區某邊防連指導員邢文濤向媒體透露,如今通了大電網,發電用油消耗減少了80%以上,天冷了還能用上電高壓鍋。

邊防後勤之變

事實上,邊防哨所後勤補給的變化有着多重含義。

其一,電力作爲軍需能源的一種,不單是關乎官兵生活,同樣也是軍事設施、裝備不可或缺的能源。因此,保障電力穩定輸送就是軍隊後勤保障應有之義。

其二,根據軍媒昨天的報道,電網連通後改變以往邊防部隊依靠自發電的情況,形成了電網爲主、柴油機發電爲輔的能源保障系統,發電用油消耗平均減少80%,佔用兵力和補給頻率顯著下降,減輕了後勤保障負擔。

其三,電力的穩定輸送,讓哨所官兵的起居、醫療不再受限,改善了後勤條件。前述報道指出,該工程讓邊防部隊炊事、取暖、製氧、抽水等用電難題得到有效解決,改善了官兵戍邊條件。

此外,電力的穩定輸送不僅解決了後勤難題,對於我軍管邊控邊的戰力提升同樣顯著。解放軍報刊文稱,該工程實現了作戰裝備全天候全時段安全可靠供電,確保信息化設備24小時運行,管邊控邊能力大幅躍升。同時,電網建設中統籌考慮邊防部隊和邊民用電需求,同步實施、軍地共享,改善了抵邊村寨居民用電條件,邊民也享受到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有力助推了當地經濟發展。

國家出政策、軍隊提要求、企業來實施

邊防部隊電網建設是在2016年底啓動的,從時間上看,這是本輪軍改後軍委後勤保障部的一項重要工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曾刊文指出,軍隊調整改革後,軍委後勤保障部成立軍需能源局,與國家能源局建立工作協作機制,積極展開邊防部隊供電保障研究,爲開展邊防部隊電網建設提供組織保證。

軍需能源局負責人此前通過媒體介紹,邊防部隊駐地大多在雪域高原、戈壁荒漠、瀚海孤島,遠離電網負荷中心,電網架設難度極大;系統架設電網工程,需要國家政策支持,軍地統一規劃,但由於軍地之間未建立有效對接渠道,難以成體系、大規模爲邊防部隊連通電網。

工程啓動後,軍需能源局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完善軍地協調機制,制定軍地聯席會商、情況通報、督導檢查等制度,形成國家政策支持、軍隊提出需求、企業組織實施、部隊協作配合的建設模式,創新了軍地聯動、自上而下、統籌規劃、統一實施的組織方式。工程推進過程中,相關部門先後在新疆、西藏等方向召開會議,先後10餘次、行程8萬多公里、赴50多個高原海島邊防連隊哨所調研指導。

說起軍需能源局,其近期爲邊防官兵後勤保障所做的貢獻還不止用電這一件事。

前不久的消息指出,我軍新型邊防巡邏被裝配發邊防部隊。就此,軍需能源局有關負責人10月底接受專訪進行解讀。該負責人稱,軍需能源部門專門成立科研課題組,先後多次前往新疆、西藏等邊防一線部隊現地調研,小批量試製了適應高原高寒和高溫高溼兩種環境的邊防巡邏被裝。而後課題組按計劃逐項優化完善,擬製擴試方案,形成技術成熟的系列被裝。

資料 | 解放軍報 人民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