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观每隔几年都会变革,背后的逻辑往往与消费群体年龄更迭密切相关。就如当下汽车消费主力90后们,对产品舒适性、智能互联、设计感等需求早已逾越“品牌”这个单一维度。

也就是说,他们更关注的是车本身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体验,而不是盲目的相信品牌神话,这一消费特点也直接反应到终端的销量当中。以2020年前10月家轿市场的销量数据为例,轩逸累计实现了412,742的销量成绩,超过第二名新朗逸59013辆。而10月的单月数据是,轩逸以55,417的成绩,创造了历年来最好的10月战绩,成为今年10月唯一单车销量破5万车型,连续7个月勇夺全国乘用车销量冠军。

毋庸讳言,日系轩逸以大比分战胜德系朗逸,由之前不分伯仲到如今差距逐渐加大。而仅剩两月,销量数据未来再翻转的可能性不大。显然,这是产品本身的较量,同时更是一种汽车消费观的较量。那么,今天我们就不妨以两款冠军车型座次更迭这个“管”,去窥市场消费趋势这个“豹”,家用轿车,如何才能做到购车者的心坎里?

何谓与时俱进?

对于头部车企而言,与时俱进并不简单,暂且不提能否放下品牌固有包袱,那么大体量去更新升级换代,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难,也往往孕育着机遇。日产,就是这些头部车企中,极少数可以时时与市场同频律动的,这有点像当下的智能手机产品,永远给用户以超前的体验。尽管轩逸今年的销量稳居首位,但是,8月28日,2021款轩逸仍然如期上市,并在舒适性和智能互联等方面进一步升级。

2021款轩逸与新朗逸,都是配置了8英寸屏幕,硬件层面二者算是平手。软件层面,轩逸采用最新的Nissan Connect日产超智联技术,可以说涵盖了日常用车场景的方方面面。

首先就是最常用的语音和远程控制车辆,这两者大家都不陌生,前者就是你在开车过程中,只要动动嘴下达命令,就可以开启各种用车功能。后者最常用的场景,比如预先开启冷暖空调,查看车辆的位置,远程锁车等等。所以各家比拼的高低上下,也就是涵盖的范围和反应灵敏度。

▲2021款轩逸

▲新朗逸

在此方面,2021款轩逸相较于新朗逸,指令要更加细化。新朗逸语音控制只能识别多媒体系统和电话功能,诸如导航等其它功能更多要借助于与手机互联。而2021款轩逸则更为全面,像车辆的在线影音娱乐系统、在线导航系统、蓝牙电话、行车记录仪、空调等等常用操作,都可以通过指令完成。

另外在智能的更深一层进阶上,与新朗逸相比,2021款轩逸是完胜的,它设置了很多人性化的功能来解决用车过程中的痛点。比如车载在线服务会及时提醒你车子该保养了,并可在线预约。通过OTA升级,保持系统在最新版本,N多年后不会过时。

但最用心的一点还是智慧加油,这个我们几乎每周都在做,都习以为常的一件事,2021款轩逸却挖掘出了更多可能。比如它会定期给你推送加油优惠券,在低油量时会贴心提醒,同时还可享有加油VIP服务与价格,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这绝对是极具诱惑力的杀手锏。

再者以使用最多的导航为例,2021款轩逸也是面面俱到,比如它的惯性导航功能可解决短时间信号失联问题;自驾出行时,来到陌生区域,可查询接下来的沿途天气情况;在区间测速路段,起点、终点、时速、剩余距离等等这些指标都会有适时的提醒,同时还支持微信位置一键推送到车机上,支持三维实景和全局概览。仅仅导航一项,2021款轩逸就已经做到如此细致,可想而知背后这种不断精进的思维是有多可怕。

再者加量不加价,2021款轩逸主销及以上车型都配置了行车记录仪、双区独立控制空调和Arkamys高保真经典AI音效算法,这让A级家轿也会有更高级别的车内音响效果。

仔细推敲以上几点不难发现,当下的年轻人有谁会只为了“动力底盘变速箱”这样的老三样买单?如何精益化产品,这是每时每刻都应考量的问题,销量在此过程中便逐渐出现了分化。

怎么定义年轻?

这个是无可回避的问题,要知道,第一批90后已经进入到而立之年。他们的审美取向是更加重视原创设计、品质和细节等。

毫无疑问,如果从外观角度切入,2021款轩逸的V-motion2.0设计语言要比新朗逸更精致,也更城市化。

而新朗逸在大众家族语言加持下,气场有余、活泼不足,再者迫于成本压力,其在外装、漆面上的精致度方面也不及2021款轩逸。

除此之外,2021款轩逸的低趴、俯冲姿态及上下腰线和C柱的半悬浮设计,极具辨识度,也是年轻人的心头好,0.26Cd的出色风阻系数,为其高速巡航的油耗表现带来极大益处。

反观新朗逸,其风阻系数为0.32Cd左右,基本达到了0.28-0.4Cd的轿车平均值,可见其初期的气动规划细腻程度,远不如轩逸。新朗逸侧面更加规整,整体视觉突出简洁大气,但却损失掉了灵动、活泼的属性,进而显得更专注于家用代步。

同时这一特点也延续至尾部造型上,2021款轩逸偏深色的灯罩和尾部其它黑色修饰件共同衬托运动感。值得一提的是,2021款轩逸智享版还可选择魅影套装,凸显个性。

新朗逸的尾部只能说中规中矩,其作为低门槛A级产品,在设计上只需紧跟大众家族化语言平稳推进就好,时尚、运动根本不是它的专长。

二者的内饰风格也堪称天壤之别,如果将内饰设计与受众群体年龄对照,2021款轩逸选择迎合,而新朗逸选择了拒绝。所以如果套用评定外观的思路看待内饰,新朗逸中控台虽然精致但毫无看头,坐进车内无法第一时间通过布局带来视觉冲击,也无法感受到产品调性驱使下的“挑逗力”。

2021款轩逸的经典黄黑撞色搭配更具时尚活力,在用料层面,中控上方台面、门板、车门内测扶手、中央扶手以及换挡机构两侧均加入了皮质包裹,不廉价、不压抑。

新朗逸内饰依旧为传统家族式T型布局,沉稳内敛但缺乏设计感。比如中控台面上的塑料感较强、空调旋钮区背板质感较差,而且内嵌式中控屏在视觉上并不鲜明。

若从细节上比较二者在年轻化方面的差异,方向盘是很好的例子。2021款轩逸除低配外均采用真皮面料,此外全系标配多功能平底方向盘和彩色液晶仪表。

新朗逸除15.89万的顶配采用真皮方向盘外,其它车型均采用塑料方向盘。

怎么做到换位思考?

在经历了中国车市的黄金期,随便什么车都会有人消费的那个时代,不得不说,很多车企已经习惯了自说自话和我以为。回归造车常识,真正的以驾乘者角度去设计产品,并非一句空话。

比如,对于A级家轿来说,空间本身就是刚需,当然在绝对空间上基本难分彼此时,战场就转到了内部空间的用心程度。只举一个例子,2021款轩逸的后排地台凸起很小,而朗逸后排地台隆起较高,中间位乘客舒适性大打折扣,三口之家带着父母出行的场景,不用多说,可自行脑补。

▲2021款轩逸

另外,2021款轩逸还搭载了一套IDM智能公路稳行系统,能减少车身在颠簸路面上的纵向摆动,特别是过减速带时不会有明显的突兀感,回弹细腻。新朗逸的整套悬架调教属于典型的德系车那种设定,通过一些地面稍微凸起路段,能过滤掉一些刚性冲击,但是整体感觉偏硬。

▲新朗逸

在座椅的舒适性上已无需赘述,仅凭观感高低上下已一目了然。

动力层面,2021款轩逸一直以超高的燃油经济性为消费者所津津乐道,其搭载的日产HR16 DEGen3智驱发动机,具备百公里4.9L的同级最低综合工况油耗,已经逼近混动产品。

▲2021款轩逸

新朗逸中低配车型搭载1.5LE A211DMB自吸机,在数据上远不如2021款轩逸。而新朗逸顶配车型配备当家动力总成1.4T+7速干式双离合,这套动力总成堪称出色,但是预算要高达14万以上。

▲新朗逸

此外,尽管大众经常强调本土化调校了DSG变速器,但仍旧无法规避低速下的闯动和顿挫;而动力并非A级轿车的首要命题,可靠性、经济性等才是掣肘用户后期成本的阿喀琉斯之踵。

所以,经过多代技术更迭且经济性、可靠性超强的HR16,的确更具优势。

写在最后

从适应当下年轻人对于智能互联的需求,到舒适性、品质感上的全面提升,东风日产在对应市场消费观念更迭的速度上,确实要比当下的很多车企迅速得多。第14代轩逸上市的情景还历历在目,2021款轩逸已经热乎乎的呈了上来,将客户需求置以如此高位,客户又怎能无动于衷。

当然,新朗逸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从国内特供到MQB,其也经过了一系列蜕变,只是进化速度,还需要快一些,再快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