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知否》,堪比當年的《紅樓夢》,一開始,相信不少觀衆都被這些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搞懵了吧?不過也正是因爲配角多,讓《知否》後期湧現了不少經典的人物形象,比如說作爲表情包的大娘子,比如說“紅狼”盛老爹,比如說慈祥的祖母等等,這些可都是《知否》中憑實力C位出道的配角形象。

衆所周知,盛老爹的名字叫盛紘,卻應該很少有人真正去考究盛紘這個名字吧?事實上,紘字的意思是皇帝,官員冠冕上的繫繩,不得不說,作者在刻畫人物形象的時候真的很細心了,盛紘醉心於官場,將官職,前途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選擇一個“紘”字作爲他的名字,可以說是真正人如其名了。

小說中的盛紘有宋朝官員該有的儒雅斯文,亦有一家之主該有的威嚴,不過劇版似乎有點刻意弱化盛紘這個角色了,不管是第一次上朝時驚嚇的樣子,還是後期在回答皇帝問題時還要想想自己女兒的話,都讓盛老爹這個角色多了一些“傻fufu”的感覺,不過也正是這種感覺,讓這位劇版中有些絕情的盛老爹,多了幾分可愛的味道。

不過除了傻之外,相信更多的觀衆對盛紘的評價應該是“慫”吧!一出場,盛紘便是“妻管嚴”的形象,雖然與大娘子不投契,但是每次見到大娘子,都是一副慫慫的樣子。

見大娘子的時候很慫,上朝的時候很慫,宮變的時候很慫,盛老太太被毒的時候很慫,後期明蘭在宮門口告御狀的時候依舊很慫,“慫”字似乎已然成爲盛紘身上怎麼都撕不掉的標籤了!

盛紘這個角色詮釋得很好,給觀衆的印象也極爲深刻,當然,這除了歸功於作者的筆之外,也歸功於飾演盛紘的演員劉均精湛的演技。

說起劉均,觀衆們應該不會陌生吧?或許在《知否》之前,他屬於那種看着臉熟,卻怎麼都叫不出名字的演員,其實劉均與劇中的大娘子劉琳一樣,出道多年,塑造的經典形象很多,然而卻一直不溫不火。

出身於1972年的劉均原本是一名藍領,19歲的時候便已經是電業局的一名電工了,然而在工作之餘,劉均卻瘋狂的愛上了演戲,並且萌生了要做演員的想法,於是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日學習專業知識,考上了謝晉影視藝術學院。

1997年,25歲的劉均正式出道,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戲,也就是《百年浮沉》,2000年,因爲在《康熙王朝》中飾演順治帝,劉均開始有了些許的人氣,後續,劉均又出演了《日出》,《豪門驚夢》,《無限生機》,《大境門》等多部影視作品,然而卻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7年,劉均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出演了梁帝一角,才慢慢的被觀衆認識。當然,讓劉均徹底火起來的,自然要數《知否》中的“慫包”盛紘形象了。

演過那麼多的角色,48歲的劉均終於大器晚成,一炮而紅了,雖然現在《知否》完結了,但是相信觀衆對劉均對喜歡卻還會延續,也希望演技精湛的劉老師會爲我們帶來更多更經典的角色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