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影視圈歷史劇最高峯的劇到底是哪個?

《大明王朝1566》還是《走向共和》,亦或是《雍正王朝》?

最近,《大秦帝國之天下》一直延期未播,所有翹首以待的觀衆們,都在等待這部當年大劇的播出,但是不隨人願,願想始終未成真。

《大秦帝國》系列,自《裂變》開始,一直是超神的所在。不管是侯勇演繹的秦孝公嬴渠梁,還是富大龍演繹的秦惠文王,都在證明着一個問題,大秦帝國延綿不絕。

那麼,這部經典系列的3部曲,《大秦帝國之崛起》到底差在哪?豆瓣8.5的評分,依然是系列最差,惹得這麼多觀衆口誅筆伐,最終口碑崩壞,空乏其身?

《大秦帝國》系列一直是國內影視圈天花板的所在,尤其是以歷史領域所說。包括二月河老師的康乾盛世在內,《大秦帝國》都是國內歷史迷推崇的所在,那麼《大秦帝國之崛起》在哪出現了問題?

其一:就是歷史君臣的問題。

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的關係,用劇中的一句話就可概括:公如青山,我如松柏。

青山松柏,最終難能如一。孝公死後,商君在自己的封邑身死,最終被車裂。

這樣的結局,在秦國的歷史上,並非孤例。

然而《大秦帝國之崛起》中,不管是前期的魏冉,還是後期的範睢,都沒能起到商鞅、張儀的作用,秦之大起,更是凸顯宣太后之能。

其二,就是“二人轉”的問題。

孝公時期,孝公嬴渠梁和商鞅相得益彰互不相負,然而孝公既亡,商鞅的命運並不輾轉,身死或者逃往異鄉纔是上策,商君沒逃,死即是唯一歸宿。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在漢代名士賈誼的《過秦論》中如此說道。

《大秦帝國之崛起》,更不如《縱橫》中富大龍飾演的秦惠文王韜光養略,縱橫四海之雄心,嬴稷的歷史使命,正如他自己所說,統四海八荒,凝中華之地。

“人屠”白起爲將,範睢爲相。

他爲“始皇帝”嬴政所作的前期鋪墊,後人很難理解。

《大秦帝國之崛起》的評分在8.5分左右徘徊,到底是爲何?是因爲將相併不聲名內外?還是因爲要說秦昭襄王后期奸佞不辨?

這已經不得而知了。

《大秦帝國之天下》一直未能按預期播放,只能說是觀衆的苦惱,但是近期“神劇”,如《雷霆戰將》等的苦惱,誰又來解惑?

不得而知。

《大秦帝國之崛起》,即使是系列最低,仍是國內歷史劇的標杆性劇集。縱然時間已經逝去,他的風骨,仍會長存。

經典存在的時間,永遠大於他所處的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