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53)主笔:闲乐生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距离上次北伐不过八九个月,诸葛亮又要准备北伐了。

因为机会难得啊!就在这年秋九月,吴国大将陆逊在石亭之战大破曹魏大司马曹休,十万曹军崩溃,吴军“斩获万馀,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曹休惭恨不已,不久便恶痈发背而死。

曹魏的军界头号人物居然就这么窝囊的死了,无论如何,这也可算是《隆中对》里说的“天下有变”了,而且蜀汉身为东吴的盟国,有义务在西线牵制曹魏的力量,配合东吴趁胜进一步展开攻势。

因此,虽然准备不足,但诸葛亮还是决定试一把,但这次就不从祁山道去打陇西了,因为两次北伐相隔太短,诸葛亮带的粮食根本不够打到街亭堵住陇道,而且,自从上次北伐后,陇西已经加强了防备,雍州刺史郭淮从此常驻陇西办公,当初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风而逃的曹魏郡领导们也都被处分免职,换上了更加精干的官员,总之,最好的窗口期已过,陇西没那么好打了,

所以,诸葛亮决定退而求其次,由陈仓道去拿下陈仓。而且,经过上次诸葛亮也发现了,分道北伐并不靠谱,这虽然可以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但几条道路出秦岭后相隔太远,难以配合,不如只攻一路,集中力量消灭敌人。而这次诸葛亮集中力量攻打陈仓,也有相当重大的军事意义。

陈仓,地如其名,此处从秦汉时期就是关中的一个大粮仓,2004年在陕西省凤翔县发掘的孙家南头西汉仓储遗址也证明,这里不仅是个古老的大粮仓,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漕运码头。因它正处于故道水(即今嘉陵江之上源)、渭水、汧水的交汇处,水运便利,四通八达,所以它和今陕西华阴的京师仓,以及今河南新安的函谷仓,共同构建了秦汉时期贯通关中与关东的渭水黄河漕运线。

另外,陈仓还地扼宝凤通道的隘路,即秦岭与陇山间的缺口处,号称“陇首突起”、“秦蜀之咽喉”(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它南可沿嘉陵江及故道通往汉中,北可沿汧水与关陇大道(又名“关山道”)越陇山通街亭而至陇西,西可由陈仓狭道经临渭直通天水郡治冀县,东则可沿渭水直达长安,总之是东南西北四通八达,可以说是关中最重要的漕运中心与交通枢纽(注1),若蜀汉占据此地,便等于从中切断了关陇大道与关陇漕运,日后曹魏再驰援陇西就要绕道渭北沿着泾水走萧关道,不仅距离更远,而且运输条件难度加倍,看来诸葛亮此举,仍然意在陇西。注1:当年秦人因护卫周平王东迁,获封诸侯后,便开始由甘肃向东发展,特别是公元前762年由秦文公率领族众将国都从天水迁到了所谓“渭汧之会”,也就是陈仓一带,从此才开启了“秦并天下”之路。所以这里也可算是大秦帝国的龙兴之地了。

而据《三国志 曹真传》记载,关中曹军的总指挥大将军曹真事先已猜到了诸葛亮的进攻路线,所以在陈仓预先安排了郝昭、王双两员大将镇守,并修缮了城池(注2)。但其实这只是在虚美曹真罢了,如果曹真真算那么准,他就不会让张郃率关中诸军去宛城帮司马懿攻打荆州(注3),导致关中空虚,无法及时救援陈仓了。事实上,郝昭此前长期驻扎在河西,虽然十余年间曾平定过几次羌胡叛乱,但在中原没啥名气,就是个普通杂号将军,与祁山守将魏平、贾嗣同一个级别,没啥特殊的。至于《魏略》说“孔明素闻昭在西有威名,闻知在其中,大惊愕”更只是事后马屁,臭不可闻。另外一位王双也没啥战绩,当初只是曹仁手下将军常雕的手下,攻打东吴时被朱桓一锅端了,常雕战死,王双被俘虏,后来不知怎地又被放回曹魏,然后跟着郝昭来守陈仓,戴罪立功。

总之,曹真这些安排,显然只是正常的部署预防,陈仓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怎么也得派个将军级别的来驻守吧(注4),否则就太搞笑了。总之,曹真绝没想到诸葛亮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兵出陈仓。

注2: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与当地方志,据记载,陈仓有上下二城,上城为当年秦文公所筑,下城便是郝昭所筑。

注3:见三国志《张郃传》:“司马宣王治水军于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

注4:要知道,当年曹操从汉中退兵后安排驻守陈仓的可是曹真与曹洪、曹休三人。

所以,诸葛亮此举绝对是出乎曹魏意料的突然袭击,他这一则是想趁着关中空虚占点便宜,二则也是想减轻曹魏对东吴方面的压力,正如诸葛亮在战前写给诸葛瑾的信上所说:“有绥阳小谷(注5),虽山崖绝险,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攀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见郦道元《水经注 渭水》篇)

注5:即今宝鸡县伐鱼河河谷,诸葛亮应是由褒斜道进入箕谷,然后向北沿伐鱼河河谷插至陈仓城下。

看来,诸葛亮此次北伐,并非走的陈仓道,也无须突破大散关,而是直接从小路绕到了陈仓,即所谓绥阳小谷;而其最主要的作战目的,也是为了帮助东吴而“使(曹魏)不得分兵东行”的配合行动。

果然,当诸葛亮数万大军神奇的出现在陈仓城下时,魏明帝曹睿再次大惊,他觉得这孔明也太神出鬼没了,于是立刻用驿马将张郃从荆州紧急召回,要他率所部迅速回援关中,并加派三万禁军给他。在送行的酒席上,曹叡不无忧心的说道:"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张郃赶紧宽慰明帝说:“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张郃身为名将,应该有预估到诸葛亮这次带的粮食不多,但也不至于能精准算到还剩几日,所以他心里应该也是没底的,这么说只不过是为宽慰皇帝罢了。证据就是他刚下酒席,就带着数万大军日夜兼程,狂奔如火,一刻也不敢歇息,生怕诸葛亮抢先拿下陈仓。何况,张郃也没跟那郝昭同事过,对此人不了解,陈仓只有一千多守军,众寡悬殊,这家伙会不会撑不住直接投降,或者弃军而逃了呢?

另外一边,诸葛亮也想试试不战而屈人之兵。此次蜀汉大军翻山越岭而来,没法带上攻城器具,为今之计,只能劝降郝昭,这样管你曹魏来多少援军都不怕了。刚好蜀汉军中有一位靳详也是山西太原人,是郝昭的老乡,诸葛亮就派他去城外向城楼上喊话劝降,郝昭在城楼上当众拒绝道:"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

诸葛亮想不通郝昭这么少人却还坚持个啥,于是又让靳详去劝降,劝他没必要做无谓的抵抗,空自破灭而已。郝昭仍是不从,又道:"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

诸葛亮发现这家伙是说不通了,只好强攻陈仓。他这次虽然没带来攻城器具,却带了一大批木匠,秦岭多山林,伐木赶制便是。结果没几天,蜀汉军队便造出一堆云梯、冲车来。

这里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古兵器知识了,古代战争中用的云梯,并不是影视剧里表现那种长梯子。这样爬起来怎么会稳呢?何况还要一手持着兵器,稍不留意肯定掉下去,而且人家在城墙上一推,整个梯子都得翻下去,所有人全摔成狗。

所以,真正的云梯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梯子,而是一辆车。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梯身上下则可以俯仰,士兵们登云梯,根本用不着爬,而是像走楼梯一样,直接走上去!另外梯顶还装有钩状物,用于钩援城缘,总之绝不是敌方几个人就能轻松推翻的。守城的士兵,必须数十人一队,用一根巨大的长叉卡住云梯。一起使劲推,才能把云梯推翻。

图: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战国铜鉴上用云梯登城战斗图像

后来到了宋代,云梯更加先进,如图所示,它底座足足有六个轮子,梯的四周还蒙有生牛皮,里面的人可以像推着车一样,推着云梯冲到城下,然后转动转轴,将折叠的梯子打开,让后面的士兵爬上去(见《武经总要 攻城法》)。

另外,攻城用的冲车也与我们的既定印象不同:它高约12米,相当于四层楼一样高;宽约6米,长约8米,外壳钉有铁皮,简直就是个战斗堡垒;底下还有8个车轮,可以让士兵推着,共同用力向前推,用撞木冲撞城门。推塔一级棒!

面对这样的重型攻城武器,郝昭是不是尿了呢?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郝昭不但没有尿,而且突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意志力与天才般的守城才华。他让士兵用火箭射击云梯,使云梯尽情燃烧,成为一条条悬在空中的火龙,梯上蜀汉士兵站立不住,纷纷逃命;并用绳索连接石磨,制成一个巨大的流星锤,不断向下抛掷,狂轰乱炸,将一辆辆冲车砸的稀巴烂。这些手段貌似常规守城方法,但我翻遍史书,在郝昭之前竟从未有人用过,虽然《墨子 备城门》已将守城法研究的十分透彻,但郝昭竟在此基础上还有创见,这就是个天才!

诸葛亮相当郁闷,这郝昭名不见经传,咋就这么难搞呢?曹魏真是人才济济让人眼红啊,要是我有这等人才,哪里还用得着派马谡去守街亭城呢?唉!

现在还想那么多也没用了,于是诸葛亮咬咬牙又打造了一批更猛的攻城器具,这就是百尺井阑(汉尺23.7厘米,则百尺为23.7米),有八层楼那么高,比冲车还要再高一倍,可直接居高临下往城内射箭。诸葛亮还发挥人海战术,让士兵运土将护城河填平,并将井阑推到陈仓城下,向下射箭,以掩护士兵继续堆土,想形成一个可以直接冲上城垣的土坡。不料郝昭却见招拆招,竟然收集全城的木料,日夜赶工,在陈仓城墙内又修了一道高达百尺的重墙(注6)。据《三国志 明帝纪》记载,郝昭在死前承认,自己为了守住陈仓,不仅拆了百姓的房屋桌椅板凳,甚至不惜做出了挖人祖坟的龌蹉事,将城周所有的棺材都挖出来,抛尸以取棺木,修治守城战具,这才是真正的变态基建狂魔啊。注6:要在蜀汉井阑的箭雨下再修一道城墙似乎不大可能;也许陈仓早有重墙,郝昭只是将其加高。

面对这样的狂魔,诸葛亮只得再想办法,让工程兵挖掘地道,想从地下突入城中,不料又被郝昭用“地听”侦知,派人横着挖地道,将诸葛亮的地道截断,从而轻松活捉了蜀汉的“地老鼠”。总之,双方昼夜攻守,足足斗法了二十余日,直到公元228年的正月,双方依然僵持,最终,智如诸葛亮也拿郝昭没辙了,而且曹真已经集结了剩余的雍州郡兵,由将军费曜率领来救援了,张郃的大军也已在路上,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粮食不够了,况且这正月天寒地冻的,继续耗在这里毫无意义,于是宣布退兵。此次北伐陈仓,主要目的是为牵制曹魏,减轻东吴同盟军之压力,同时找找机会占便宜。既然便宜没占着,那就退兵也罢,至少主要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让张郃数万兵马来回跑,这就是一种胜利。

郝昭见汉军退去,这才长松了一口气,可惜他的搭档王双是个逗比,还以为诸葛亮怕了自己,竟率领骑兵前去追击,结果被诸葛亮的殿后部队当场斩杀。经历街亭事件后,蜀汉军队吸取经验教训,不仅再也不曾崩溃过,而且无论进退,都是从容不迫,如入无人之境。时人评价其“止如山,进退如风”(见西晋袁准《袁子》)。王双不信邪,结果惨了;后来张郃不信邪,结果也要重新做人;所以最后司马懿也不得不信邪。

诸葛亮退兵后,最高兴的就是魏明帝曹睿了,他不无愧意的将白跑一趟的张郃由左将军提拔为车骑将军,并宣布封郝昭为列侯,亲自召见慰劳,事后还不无得意的对自己的心腹宠臣、中书令孙资说:"卿乡里乃有尔曹快人,为将灼如此,朕复何忧乎?"意思说你老乡真牛啊,朕手下人才这么多,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对抗敌国丞相,朕复何忧乎?

可惜,曹叡高兴早了。郝昭年岁虽不大,但在陈仓攻防战中已经耗尽了心力,还没等到被重用,就很快病死了。临死之前,郝昭交代儿子说:"吾为将,知将不可为也。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又知厚葬无益于死者也。汝必敛以时服。”郝家的子孙也知道郝昭干这事儿太损阴德,于是谨遵祖训,世代不再为将。

而另外一边,曹叡更没想到的是,诸葛亮这次根本没消停,他退回汉中短暂补给后,不到一个月又派将军陈式向西进攻,想要攻取武都与阴平二郡。此二郡都地处陇南,其中武都在诸葛亮攻伐陇西的祁山道上,阴平则是蜀地的西北屏障,有“全蜀之防,当在阴平”之称(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所以势在必得。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之所以没管它,是因为这里的羌氐民众早被曹操迁走,田野荒芜,地广人稀,曹魏驻军也很少,对蜀汉北伐线路并不构成威胁。但第一次北伐后,曹魏对其重要军事据点增派了驻军,加强了控制,所以诸葛亮还是决定趁此机会拿下二郡,为日后的北伐铺平道路。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是个颇有大局观的战略家,他知道武都阴平二郡若丢失,陇西将承受蜀汉更大的压力,于是紧急率军救援,诸葛亮遂亲自带兵进驻祁山西南三十公里的建威(今甘肃成县西北),阻挡郭淮援兵。高手过招,一看架势就知道自己能不能赢,这就像围棋国手,可不算一步两步,那看个开局就能大概算个胜负。所以郭淮一看,心里顿时明白了,就这样过去,非但救不了二郡,还有被围歼的危险。于是立刻掉头退兵!二郡对蜀汉至关重要,但对曹魏也还好,救之代价太大,划不来。

知道啥时候该认怂,这才是真正的牛人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