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兼職“網絡刷單”,買5000元可返現200元?延吉多位大學生爲此心動,結果卻掉入了電信網絡詐騙的陷阱裏。近日,延吉警方破獲該系列網絡刷單通信網絡詐騙案,追繳回2萬餘元贓款。

大學生兼職刷單被騙2萬餘元

爲了體驗生活,賺取生活費,今年10月中旬,延吉某校大學生小葛在某求職網站上看到了招聘網絡“刷單員”的帖子,工作內容爲“向某遊戲平臺充值4999元可返200元,但需要墊付本金”。於是,小葛通過手機貸款軟件借款4999元,向該遊戲平臺充值。刷單成功後不久,對方發來轉賬憑證,稱已經給小葛銀行卡轉賬本金、提成,共計5199元。但是,通過查詢銀行賬號,小葛發現自己的銀行卡內並沒有資金轉入。而對方稱,可能是網絡延時需要多等一會兒。結果,小葛等了一天,銀行卡內也沒有資金轉入。次日,發覺被騙,小葛到公安機關報案。

連日來,與小葛有同樣遭遇的不止一人,接到報案後,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在梳理電信詐騙案件過程中,發現該校在校學生受害人員比例攀升。該校的李某、張某、孫某、鄭某分別被騙299元至4999元不等。網安大隊立即將調查方向聚焦大學生羣體,逐一走訪被害人,反覆詢問案發經過。由於案件涉及大學生羣體,該局黨委重視,責成副局長冷冰峯組織網安部門精幹力量組建專案組,快速偵破案件,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損失。

民警順藤摸瓜剷除“一條龍”

在走訪過程中,偵查員發現,嫌疑人在求職網站發佈招聘網絡“刷單員”的兼職信息,利用大學生既想勤工儉學,又想快速賺錢的心理,以“網絡刷單”的名義,讓受騙學生向“某夥伴”APP(網絡陪玩平臺)充值。每當被害人充值後,嫌疑人立即切斷與被害人的聯繫。根據葛某提供的線索,網安大隊偵查員立即向“某夥伴”APP註冊地廣州警方發去協查函,進行進一步調查,發現每次被害人向平臺充值後,均被一個河北省某平臺的賬號提現。偵查員立即根據此線索開展深度偵查,順線發現位於河北省某平臺賬號使用人在每次案發後均將提現款項轉賬給一個黑龍江省的賬戶。至此,專案組基本掌握了該案中嫌疑人通過網絡兼職爲陷阱,“圈錢”“洗錢”一條龍的利益鏈條。

10月27日,專案組3名偵查員趕赴黑龍江省開展走訪調查,確定了最終收款人的真實身份爲郝某某,但該人已前往長春市。偵查員立即循線追蹤,最終,在長春市將郝某某與河北的同案人申某某抓獲,現場扣押用於詐騙的電腦2臺、手機5部、對講機2部,挽回2萬餘元經濟損失。經審查,郝某某、申某某對自己針對大學生羣體爲目標,以招聘兼職“網絡刷單員”的名義,騙取被害人向陪玩平臺充值後,再通過平臺“主播”洗錢提現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郝某某以涉嫌詐騙罪、申某某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延吉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警方揭祕兼職刷單手法

“兼職刷單本身就是一個非法行爲,不僅破壞了誠信體系和市場的公平競爭,還可能構成違法行爲,存在漏洞,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金光表示,這類的兼職工作最好不要去嘗試,而此類詐騙案件受騙的多爲年輕人和家庭主婦,尤其是以大學生爲主。很多情況下,都是受害者主動申請刷單兼職。他們判斷力相對較弱,涉世未深,缺乏社會經驗,但是自由支配的時間又較多,容易上當受騙。

常見的兼職刷單詐騙手法有哪些?金光介紹,通過作案要素的分析,犯罪嫌疑人一般通過短信、社交軟件、電子郵箱發佈網絡刷單小廣告吸引目標羣體。爲了博取應聘者的信任,犯罪嫌疑人通過PS僞造執照營造企業真實形象,並首先給應聘者一兩個比較小額的刷單任務,以吸引被害人繼續參與。在贏取被害人的信任以後,要求被害人在不同的電商平臺內拍下指定商品刷單,然後以“系統故障”“刷單延時”等理由要求被害人反覆多次刷單,後被害人申請退款沒有回應方知被騙。

在此,警方提醒,在接觸到招聘刷單的信息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貪小便宜。其次,在尋找兼職時,要通過正規可靠的平臺,認真鑑別招聘公司的真僞。網上兼職時不要輕易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要輕易點擊對方發過來的鏈接,不要在鏈接的頁面上填寫自己的銀行卡號、支付寶賬號以及密碼等信息。

記者手記:大學生勤工儉學,不僅能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還能理解生活的不易,是件好事。可網絡“刷單”頻被騙,也給大學生敲響了警鐘。一些大學生爲了網絡兼職刷單,少則被騙幾百元,多則上千元,甚至有的大學生把學費都搭進去了,其中大多數是使用手機貸款軟件透支借錢,錢沒掙到,卻因此陷入困境,得不償失。而“刷單”本身就是不合法的行爲,大學生作爲一個心智正在成熟,社會角色正在改變的羣體,在投身社會實踐的同時,固守基本的道德底線尤爲重要,掌握法律知識更不容忽視。

來源:延邊晨報

編輯:薛婧

延邊晨報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一律不準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