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天南

11月月17日,愛奇藝發佈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當天晚上,美股開盤,資本市場以逼近15%的暴跌,表達了對這份財報的極度失望。

這是一份悲喜交加的財報,虧損雖然同步收窄,但營收卻同比下跌了3%——這是愛奇藝上市以來,營收首次同比、環比雙雙下跌。

現在,龔宇把扭虧爲盈的希望,寄託在了會員費的提價上——但另外一個壞消息接踵而至,提價行動啓動之前,愛奇藝的訂閱會員數已連續三季度下滑,被騰訊視頻輕鬆超越。

長視頻業務增長承壓,過去幾年孵化的其他新產品,也少有出圈之象,龔宇籌謀已久的蘋果園戰略,未見豐收之色。

1

未盈先衰

對於信仰市夢率的互聯網行業來說,可怕的從來不是當下的虧損,而是不再有盼頭的未來——營收和用戶的停滯甚至下滑。

現在,愛奇藝走到了臨界點。

今年第一季度,愛奇藝成爲了成爲了疫情受益股——其營收達到了76億元的高位,但到了第二、第三季度,愛奇藝營收兜轉直下,一路滑落到二季度的74億,三季度的72億元。

營收下降的元兇,主要是廣告收入下滑——當季在線廣告營收爲18億元,同比減少7%。

在財報會議上,龔宇把廣告營收下降歸咎於“今年的新冠疫情對品牌廣告的影響非常大”。

但全部歸咎於疫情,顯然說服力有限,可以對比的是芒果超媒,其2020年Q3財報顯示,當季營收36.97億元,同比增長35.53%,廣告和會員收入大幅高增長;淨利潤5.09億元,同比增長197.41%。

廣告營收不力,會員收入補位。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來,愛奇藝會員的服務收入持續超過廣告收入,成愛奇藝爲第一大收入來源。

但是,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愛奇藝的會員數量也在持續下跌。

截止第一季度末,愛奇藝的訂閱會員規模達到1.19億,第二季度下滑到了1.05億,會員淨出走人數高達1400萬;而到了在第三季度末,愛奇藝訂閱會員繼續下降至1.048億 ,三季度會員淨流失200萬。

此消彼長之下,愛奇藝王座已失,第三季度末,騰訊視頻會員總數上升到1.2億,同比增長20%,會員數相比愛奇藝多了1520萬人。

對於會員數的下降,龔宇辯稱,“會員增速放緩的情況是暫時的”。

他分析,會員的變化受到了多重因素影響,三季度平臺電影等新內容供應減少,用戶在短視頻以及電視大屏端娛樂時間增多,而今年暑期時間又比以往短——這樣的情況騰訊視頻同樣面對,會員數卻不減反增,從Q1的1.12億提升到Q3的1.2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不利因素中,用戶從長視頻向短視頻的遷移,顯然是長期趨勢,而非暫時波動。

QuestMobile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0半年大報告顯示,上半年短視頻快速增長,行業MAU已經達到8.52億,在線視頻則持續下跌至8.57億,同時,短視頻的時長已經佔據總時長份額的20%,僅次於即時通訊。

到了第三季度,“短視頻+直播”依舊是王道,頭條系、快手系的用戶時長整體提升了3.4%和2.8%。

正是爲了呼應用戶對於精短內容的偏愛,愛奇藝主打短劇的迷霧劇場應勢上線,《隱祕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相繼出圈引爆。

上市即火的迷霧劇場,自然被寄予厚望,“用高質量的內容吸引新的會員,或者留住老的會員”,但至少目前來看,迷霧劇場依然叫好不叫座,即便在會員價提價之前,也未能阻礙會員總數的下行。

如今,國內的四家長視頻網站,除了芒果之外,愛優騰無一盈利。

對於長視頻的長期虧損,龔宇並非無所準備。早在2012年,龔宇就曾說過,“這就是個有錢人的遊戲,有錢就玩,沒錢自動退出,做第二沒什麼意思,在這個行業,要做就做老大。”

如今,在長短視頻的混戰中,無論是相對於側翼包圍虎視眈眈的騰訊和阿里,還是後來崛起攻城扒寨的字節和快手,愛奇藝的身家都難匹敵。

去年愛奇藝九週年時,龔宇特意提及了愛奇藝區別於競爭對手的“獨立性”,“愛奇藝在精神上和資源上都是獨立的,能走到今天非常不易”,語氣帶有自豪,卻也有些許隱憂。

不再算財大氣粗的長視頻“一哥”,還能繼續守住王位嗎?

2

奇秀不敵YY,隨刻難當“YouTube”

面對短視頻平臺的來勢洶洶,龔宇一直在試圖反攻,期望打破長視頻孤軍奮戰的困境,尋找全新的增長點。

2016年上線的奇秀直播,曾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在今年4月4日舉國上下爲疫情奔走時,奇秀推送了涉黃視頻,愛奇藝內容審覈機制的鈍感和乏力可見一斑。

風口浪尖上的愛奇藝隨即發佈公告,稱奇秀直播因技術原因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自4月6日零時起,停止內容更新。

其實,即便沒有這檔意外,奇秀的前景也難以明朗——YY賣身、陌陌映客營收下滑等,已經宣告了獨立直播平臺的日薄西山。

即便在直播縱隊裏,奇秀也排不上號——否則,百度不會出手36億美金,併購YY國內直播業務。

奇秀退潮,隨刻上位。

今年4月初,被寄予厚望的中長視頻平臺“隨刻”發佈,在龔宇的規劃中,“隨刻”對標着YouTube。

“現在市場上主要有兩類APP,一種是愛奇藝這樣的長視頻,另一類是小視頻例如抖音,這兩種市場份額都很大。但播放時長在七八分鐘至十分鐘的視頻份額很低,整體在一億DAU左右。對比海外市場,YouTube在國外的市場的份額則很大。”

但上線半年,隨刻卻未能突破快抖系組成的銅牆鐵壁。

目前,“隨刻”的內容可以劃分爲兩大類,希望藉此“形成長短內容生態的戰略協同。”

第一類是愛奇藝版權內容的分發,利用對內容的二次加工來增加廣告營收,進而分攤高昂的採購成本,同時也能實現愛奇藝長內容的多次變現。

比如,隨刻和愛奇藝熱播綜藝《青春有你2》聯動,發起再創作活動。《青春有你2》的全體訓練生也入駐到隨刻,用戶可以與選手之間進行互動,這也是愛奇藝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唯一能夠提供的廕庇了。

第二種是用戶自制視頻(類似於B站),如MCN、個人、專業機構等,以廣告分成或收費分成的方式激勵用戶創作。

顯然,這一塊內容並未形成氣候,點開隨刻首頁的推薦頁面後,大部分內容都與愛奇藝的自制綜藝或影視有關,真正活躍的第三方創作者卻不是很多,內容的多元生態並未形成。

與此同時,很多影視綜藝視頻都是橫屏視頻經過剪輯後,沒有經過必要的橫豎轉化,觀看不適感明顯。

其實,這並非愛奇藝第一次反攻中短視頻市場。

早在2018年,愛奇藝就陸續上線過喫鯨、錦視、薑餅等短視頻產品,但並未掀起什麼浪花。接棒的“隨刻”勝算又有幾成?

B站up主“老蔣巨靠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只有B站、西瓜視頻和微博這三個平臺有可能發展成中國YouTube“YouTube模式很重要的一點是,用戶在這個平臺上不是follow內容,而是follow創作者,愛優騰等長視頻平臺缺乏這方面的基因,切入的時間點也有些晚了。”

“YouTube”模式的核心在於優質的創作人羣體,如今內容平臺的搶人大戰硝煙滾滾,對於期望嚴格控制成本、扭虧轉盈的愛奇藝來說,爲“人頭”付費,並非如探囊取物那般簡單。

3

APP工廠團滅

龔宇一向認爲,長視頻並非愛奇藝唯一的主牌。

2018年5月,龔宇在“2018愛奇藝世界大會”上稱,愛奇藝已經從早年基於視頻業務的“蘋果樹”模式,發展成爲涵蓋影視、綜藝、漫畫、文學、遊戲、直播等多種業態的“蘋果園”。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兩年過去了,龔宇的蘋果園門前冷落鞍馬稀,多元化生態模式並未建成。

現在,點開應用市場,起碼能搜索出愛奇藝開發的近30個APP,多數未能出圈。

目前,愛奇藝旗下還有近20款APP應用在維持更新,分別是愛奇藝播播機、斬顏、愛奇藝閱讀、好多視頻、隨刻創作、愛奇藝VR、飯飯星球、晃唄、IQiYi Smart、愛奇藝、JUE、愛奇藝納豆、愛奇藝安全盾、有餅、愛奇藝奇巴布、愛奇藝泡泡、PAO Vlog、萬能聯播、愛奇藝知識等等——它們中的大部分,可能主流用戶都聞所未聞。

根據七麥數據的iOS排名,愛奇藝高居娛樂類應用榜第2名,而上線半年的隨刻則排在44位。

愛奇藝奇巴布在教育類APP中排名210位,愛奇藝閱讀圖書類APP中排名43位。

愛奇藝知識、好多視頻等APP排名均不如意,少則排名在數百位,多則上千,基本淪爲炮灰。

由此來看,愛奇藝此前的多番突圍嘗試均不成功,而龔宇所設想的蘋果園,除了愛奇藝這顆大樹枝繁葉茂以外,其餘產品均是營養不良。

過去,愛奇藝常被與Netflix相提並論,但龔宇更希望打造線上的迪士尼。

他曾在納斯達克敲鐘前表示:“奈飛是優選內容+訂閱收入的商業模式,這對愛奇藝來講只是基礎。更進一步,愛奇藝會建立生態系統,把文學、漫畫、輕小說、網遊、商城等通過IP串聯起來,形成一魚多喫。”

做奈飛,沒有持續增長的會員以愛發電,氪金恰飯;做YouTube,有B站西瓜珠玉在前;做蘋果園,大部分新產品幾乎團滅。

在行業壁壘已經充分顯現的當下,未來屬於愛奇藝的路,既孤獨又漫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