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 中諫

2020年11月17日,今年5月才上任的美國第77任海軍部長肯尼斯·佈雷斯韋特在美國潛艇協會年會上表示,美國海軍應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建立一支新的艦隊——第一艦隊,以更全面地應對美國在印太司令部地區面臨的海上挑戰。

算上可能組建的第一艦隊,美國一共有8個編號艦隊,其中3個(第七、第三、第一艦隊)都用來對付中國,佔全部編號艦隊的三分之一,夠重視。

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斯·佈雷斯韋特

一、美國有多少支海軍艦隊,各負責哪些區域?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海軍是全球海軍。美國海軍兵力按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個方向配置,已經編設有第二艦隊、第三艦隊、第四艦隊、第五艦隊、第六艦隊、第七艦隊、第十艦隊共7個編號艦隊,具體情況如下:

第二艦隊的司令部在諾福克海軍基地,負責美國東部海岸和大西洋北部海域的作戰;

第三艦隊的司令部在聖迭戈海軍基地,負責在東太平洋至美國西部海岸的本土作戰,是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與後方;

第四艦隊原本在1950年被解散,後來於2008年重建,司令部在傑克遜維爾梅波特港,負責在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地區的作戰;

第五艦隊的司令部在巴林,主要負責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以及東非沿岸的作戰;

第六艦隊的司令部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主要負責靠近歐洲、非洲的大西洋以及地中海的作戰;

第七艦隊的司令部在日本橫須賀,主要就是負責國際日更線以西到東印度洋區域的作戰;

第十艦隊爲美國海軍的網絡作戰力量,未配屬任何艦艇。

美國海軍各編號艦隊轄區示意圖

二、重建後的第一艦隊駐地會設在哪兒?

美國海軍爲第一艦隊駐地的選址考慮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具備遠征作戰並有跨太平洋機動優勢。”據此,該艦隊駐地最有可能選在新加坡、印度或澳大利亞。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Choice1——新加坡。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南口,是美國“印太戰略”地緣政治格局的關鍵支點。美在新加坡建有樟宜基地、森巴旺港口、巴耶利巴機場等軍事設施,是美軍艦艇、飛機在東南亞(南海)活動及往返印度洋-太平洋的重要休整與補給點。美軍在新加坡有常備駐軍,並經常實施聯合演練,具備駐守第一艦隊的最優越條件。

印度的地理位置

Choice2——印度。自2017年洞朗對峙事件以來,中印邊境形勢持續緊張。印度積極加入美日澳印“四方機制”,不時派艦機前出我周邊活動,並試圖介入南海問題。2016年,美國和印度簽署互惠軍事後勤條約,美軍可使用印度的基礎設施進行軍事補給。2020年10月27日,美印在新德里舉行第三屆防長、外長“2+2”對話,據悉美方在此次對話中向印提出在安達曼-尼科巴羣島上建立軍事基地一事。安達曼-尼科巴羣島地處馬六甲海峽的西北口,是東印度洋的門戶,扼守進出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美方對其覬覦已久,不排除有在此設立駐地的意圖。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Choice3——澳大利亞。自二戰結束以來,美澳同盟一直是澳大利亞軍事戰略的基石與核心。近年來,隨着中國強力崛起,澳大利亞對中國越來越持警惕甚至是敵對態度,一直積極推動構建美日澳印“四方機制”以制衡中國。隨着所謂“印太”戰略的不斷深化,美國迫切需要尋找更多合適的軍事基地作爲依託。據《悉尼先驅晨報》稱,在澳大利亞總共70餘個軍事基地中,美國看中的共有5處,分別是位於澳大利亞西北角的霍爾特海軍通信站、達爾文市的庫納瓦拉海軍基地、西澳大利亞州的斯特林海軍基地、昆士蘭州湯斯維爾市的拉瓦拉克陸軍基地和澳北部的布拉德肖野外訓練場,這些基地擁有完善的裝備設施、充足的物資供應以及熟練的維護人員,可以基本滿足美軍遠征部署需要。

“維基”網站對“第一艦隊”詞條更新的信息稱:“美國海軍部長佈雷斯韋特推測,第一艦隊的司令部可能設在新加坡或西澳大利亞州。”2020年8月,美澳兩國外長和防長在華盛頓舉行“2+2”部長磋商,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將以澳大利亞北部港口城市達爾文爲中心,推動軍事基地設施建設,完善海空兵力的部署,構建一項針對中國的最新“絕密防禦合作框架”。儘管澳與南海距離略遠,但在此駐守重兵的威懾作用亦不可小覷。

三、美國重建第一艦隊有哪三大目的?

第一艦隊最早成立於1946年,其任務轄區位於西太平洋,1973年代撤編併入第三艦隊。從佈雷思韋特的講話中,可以看出美國海軍重建第一艦隊的主要意圖:

Aim1——遏制中國。佈雷思韋特稱,他對中國從北極到遠東的“全球侵略性”感到震驚,並認爲“自1812年戰爭以來,美國及其屬地還從未遇到過今天的壓力”。

佈雷思韋特所指“1812年戰爭”即第二次美英戰爭(1812-1814),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美國的發展軌跡,是美國與英國關係的轉折點,更是美國崛起的起點。顯然,佈雷思韋特已經把中國作爲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對手,從戰略上開始佈局對中國的遏制。東南亞至印度洋一帶,美海軍前沿部署兵力弱,急需在關鍵的海上通道與控制點建立據點,作爲遏控南海及切斷我往來印度洋海上航運的楔子。

Aim2——締結聯盟。佈雷斯韋特稱,最近對亞太地區合作伙伴進行了訪問,他們均對中國在南海和其他地方的‘侵略行動’表達了擔憂。未來幾周,他還將前往印度,討論印度面臨的安全挑戰、美國海軍如何提供獨特的協助,以及印度如何支持美國。單靠美國已無法對抗中國,必須聯合太平洋周邊及其他地區國家,聯合其他盟友與合作伙伴,比如新加坡、印度,動用軍事、經濟手段才能起到威懾作用。

從佈雷斯韋特講話可以看出,美國海軍高層將以南海爭端、中印邊境衝突等周邊潛在的衝突熱點爲抓手,採取聯盟策略聯合盟國、合作伙伴對我實施遏制、圍堵。新加坡、印度是美國的首選。

Aim3——軍事幹預。佈雷斯韋特表示,多年來,美國海軍從第三艦隊派出艦艇支援第七艦隊分擔部分任務,其中包括前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海軍上將提出的“第三艦隊前進部署”概念。建立第一艦隊後,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第七艦隊的壓力,使指揮官將更多精力放在少數盟友以及任務轄區。佈雷斯韋特聲稱,將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部署第一艦隊,作爲美軍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據點,以隨時應對來自中國的海上挑戰。

儘管佈雷斯韋特稱,還沒有機會和代理國防部長米勒討論這個計劃,且尚無有關編制實力及與第7艦隊之間的作戰區域劃分等周全計劃。但該計劃無疑契合了美國戰略界遏制中國的長遠考慮,也符合“新選總統”拜登“擴大反華聯盟”的主張,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一旦第一艦隊進駐新加坡、印度或澳大利亞,將助力美國推進“印太戰略”,以實現控制馬六甲海峽、牽制南海局勢、策應中印邊境衝突、削弱我“一帶一路”影響等戰略圖謀。

四、重建艦隊對付大國,美國之前還幹過一次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美國現在重建第一艦隊,與2018年5月重建第二艦隊本質上其實一樣——冷戰思維。2011年,美國認爲俄羅斯的威脅不足爲慮,撤銷了第二艦隊建制。僅僅7年之後,美國認爲俄羅斯復興了,於是恢復第二艦隊編制,其理由如下:

1.俄羅斯在大西洋北部、波羅的海和北冰洋等海域都明顯增加了活動;

2.俄羅斯潛艇在大西洋遊弋,對美軍艦艇造成威脅,無論是演習或者偵察活動,都令美國東海岸一系列重要軍事設施暴露在俄軍視野下。俄軍核潛艇可能會進入美國東海岸外深水區,打擊美國東海岸任何城市和目標。俄軍潛艇甚至有可能採取二戰時期德軍“狼羣”戰術切斷美歐之間的補給線。

3.“俄羅斯的行爲和提升軍力是爲了挑戰美國和其他北約盟國”。

兩年前對俄羅斯如此,兩年後也是如此,套用一句網紅行話,美國就是下面這種心態——

當然了,換個角度,你也可以說美國居安思危,需要一個實力接近的對手來警醒自己,防止自己在和平時期染上暮氣。實際上,軍隊不打仗導致戰鬥力下降是個老大難問題,也是歷史上幾乎所有軍隊沒能解決好的問題。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四川人,軍事學博士,曾在戰區級機關工作,並在《解放軍報》、《書屋》等媒體發表文章70餘篇,接受過鳳凰衛視等媒體採訪,受邀到華爲等演講十餘次,出版專著《這纔是美軍》(中將王洪光作序),出版第一年5次加印,在京東新書熱賣榜常居TOP3,登上三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進入美國紐約公立圖書館和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 現在成立了工作室,專注於研究美軍。

最新與耳聞合作出版《兵道》一書(喬良和餘戈兩位老師作序推薦,王洪光中將和任國強大校,姜鳴、江曉原、楊浪等名家封面推薦),主要內容是古今中外21次重大軍事改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