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上海博物館展臺,來自大英博物館的文創IP經過授權做成各種文創產品。②由文創IP做成的富有特色的玻璃杯。③上海圖書館展臺現場復刻了徐家彙藏書樓的造型,讓參觀者在展會現場就能領略徐家彙藏書樓的風采。 均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製圖:馮曉瑜

對昨天開幕的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網友用“好玩、好買、好喫、好看”來總結逛這屆文博會的觀感;用“各國商家展品琳琅滿目,來不及看”來形容逛展體驗。這場在疫情嚴格防控下舉行的跨區域跨行業的文博會將世界各地熱氣騰騰的生活日常需求與文化創意產品,以各種創新好玩的姿態,推到了展會現場,讓商家興奮,讓參觀者喜悅。

你走進展廳,可以品味從德國送來的大型布面油畫《牡丹》、也可以到“徐家彙藏書樓”裏逛逛,在古樸的江南古建築四方亭下小憩,跟三米高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打個照面,欣賞獨具民族風情的彝族“賽裝節”走秀……5.4萬平方米的展區成了國內外文創產品的交流演練場。主辦方多樣化對接、精準化服務,讓這屆文博會不僅“朋友圈”越來越大,而且搭建起了中外文化企業合作與交易的高端平臺,以此助力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進博會溢出效應,長三角文博會的“朋友圈”不斷擴容

一座紅色巨型拱門,形成環抱之勢,兩邊顏色由紅漸變成紫色,寓意長三角融合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記者在入口處看到的場景。

事實上,長三角文博的“朋友圈”不只侷限在滬蘇浙皖,而是呈現不斷擴容的態勢。展會剛開幕,雲南文化產業展區內,彝族刺繡州級非遺傳承人金永淑的展臺前就擠滿了人。這位“彝家公社”創始人曾走南闖北,把彝繡送上倫敦、巴黎的T臺。首次參加長三角文博會,她帶來了新品“阿妮卓”系列娃娃——她們身披彝繡服飾、佩戴精緻銀飾,十分搶眼。“瞭解到都市裏‘娃圈’很火爆,我們就新設計了這批‘民族風’娃娃,果然很受長三角客商的歡迎,好幾個款式已經被搶購一空。”金永淑說,上海是獨具慧眼的“世界之窗”,“我們到文博會不僅是來找客戶,更希望利用上海的電商平臺、大數據技術優勢,把彝繡生意做到全國、全球。”

除了雲南,上海對口幫扶的新疆喀什地區、西藏日喀則、青海果洛、貴州遵義、重慶萬州區、湖北宜昌市夷陵區也來了。夷陵展館的外觀設計爲三峽大壩造型,內部展牆爲三峽大壩、三峽人家、三峽大瀑布、百里荒、三峽富裕山等夷陵A級景區實圖。展區內,嘗夷陵蜜橘、品夷陵香茗、喝夷陵美酒、喫夷陵小喫、購夷陵特產的市民絡繹不絕。

“剛結束的進博會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澎湃活力,海外藝術家也對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信心越來越足。”GAA中國辦公室負責人邵潔說。在本屆長三角文博會海外菁華板塊,這一環球知名藝術機構組織了35個國家和地區的90多位藝術家的300餘件作品參展。邵潔告訴記者,參展作品的數量直到展會開幕仍在不斷增加,一位巴西藝術家通過網上報名擠進了末班車。“全球藝術展和博覽會紛紛遭遇延期或取消的窘境,長三角文博會仍爲藝術家保留着與觀衆、收藏者交流的通道,大家都很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展會突破了按地域劃分展區的常規,只要走出自家展臺,就能找到同行或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許多展商表示,“串門子”成了他們在長三角文博會的日常,開幕第一天走了兩萬步。而在不斷的交流中,整個文化產業的“朋友圈”也越來越大。

新業態“閱兵場”,文化產業顯示出逆風起飛的強勁活力

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文化產業帶來重創,也倒逼出了新機遇。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0.6%,但是,以 “互聯網+文化”爲特點的文化產業新業態卻加速成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9%,顯示了逆風起飛的強勁活力。本屆長三角文博會上,“文化+科技”、“數字文創”、直播帶貨等悉數亮相,將這裏變成了文化新業態的“閱兵場”。

這之中,騰訊公司用人臉融合、OCR(光學字符識別)、智能媒體創作等技術創造出高科技版“琴棋書畫”,頗爲吸引眼球。在這裏的“餘音繞樑”展區,觀衆只需要對着屏幕做出相應手勢動作,就可以彈奏出一曲蘇州評彈;在“星羅棋佈”展區,可以和國家隊AI陪練“絕藝”一起探索圍棋世界;在“妙筆生花”展區,當你揮毫寫下關於生肖的成語,便可以看到活靈活現的生肖動物躍然屏上,穿梭在徽派建築之間;挪步“詩情畫意”展區,你只需現場拍攝一張照片,與模板進行融合,就能穿越回煙雨南宋,變身杭州傳說裏的傳奇人物。記者在現場看到,新奇體驗不僅吸引了年輕人,許多老年人也躍躍欲試。“高科技,其實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體驗完後,白髮族們紛紛發出如是感嘆。

上海是全國開展互聯網直播帶貨最爲活躍、發展最爲迅速的城市。本屆展會把直播宣傳帶貨作爲促進交易的重要舉措,由大會負責邀請主播、提供設施設備、搭建直播間,參展企業可免費申請直播宣傳帶貨服務,形成人、貨、場有效對接。記者看到,展會現場舉着自拍杆“自說自話”,或者對着鏡頭侃侃而談的主播在各大展區穿行,成爲一道獨特風景。即便無法親臨展會現場,大家也可以通過抖音等直播平臺線上下單。

而更創新突破的交易方式出現在海外藝術品展區,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海外藝術家無法親臨現場,展商便採用“藝術品實物+圖文影像+代理推介”相結合的方式展出,由承辦單位代理展覽和交易。

“碼頭”越大,“源頭”越活,百川匯流,終將成汪洋大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