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 專家提醒:企業應積極防範匯率風險

□ 從市場結售匯情況看,目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預期保持總體穩定,沒有形成非常明顯的單邊預期。

□ “8·11”匯改後,國內企業防範匯率風險意識較5年前有所提高,但企業總體上仍以被動風險管理爲主,主動管理風險的意識仍較弱。在匯率波動增大的情況下,企業應增強風險意識,摒棄“賭單邊”思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近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大幅走升,並創下2018年6月下旬以來的新高。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回款週期較長,不少外貿企業面臨美元貶值壓力,部分企業紛紛採取措施規避匯率風險。

“今年4月份起,我們就開始做套期保值了。”浙江一家民營化工企業財務負責人告訴記者。該企業目前與美國、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年貿易額約15億元,日常貿易結算涉及的貨幣近10種。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春節期間公司就預判年內不確定因素增多,匯率波動會比較大,因此復工復產後就開始進行套期保值操作。

“我們每個月收入兩三千萬美元,每個月都需要結匯。”該負責人介紹,現在遠期結匯升水較多,因此對美元主要是賣出遠期期權和即期結匯相結合,將期權費補貼到近端結匯價格,在獲得較好的遠期結匯價格同時,也提高了即期結匯價格,整體提升了結匯收益。粗略計算,通過對美元部分套期保值,每個月能夠減少約1%的匯兌損失。同時,由於公司在貿易結算中涉及貨幣較多,匯率有升有降,整體計算今年匯兌部分基本沒有什麼損失。

專家認爲,在匯率波動增大的情況下,企業應增強風險意識,摒棄“賭單邊”思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匯率雙向寬幅震盪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先低後高,雙向波動彈性明顯增強。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經濟衰退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偏弱,5月底曾一度跌至近12年來的低位。不過,人民幣匯率很快止跌回升。10月份,美元指數維持震盪,而人民幣匯率升幅擴大,全月升值1.62%。人民幣匯率在11月6日升破6.6後,近日再度走高至6.5附近。

“近期人民幣升值,主要是受經濟基本面支撐。”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近期表示,中國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將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出口形勢良好,境外長期資金有序增持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求推動下有所上升。

在分析人民幣匯率此輪上漲的原因時,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爲,量化寬鬆預期下的美元走弱支撐人民幣匯率走升。美國前三季度GDP同比負增長約3.8%。爲了刺激經濟,美國不斷投放貨幣,推出量化寬鬆和零利率貨幣政策。與此同時,美國財政赤字升至15%以上的歷史高位,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和政府信用的擔憂。這些因素均會推動美元貶值。從基本面看,我國經濟恢復較好。在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下,人民幣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中美利差走闊也會推動其他貨幣計價的資產向人民幣計價資產轉移。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爲,推動人民幣保持幣值穩定的力量在明年還會延續:一是中國經濟增速全球領先;二是人民幣資產對於全球資金的吸引力仍在持續提升;三是全球貨幣政策易松難緊,中國的利率仍然相對較高。這些因素都將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

匯率政策迴歸中性

近期,調降遠期售滙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逆週期因子”淡出使用等接連落地,在專家看來,這釋放出了非常重要的政策信號,即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將進一步迴歸中性。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爲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市場預期平穩,跨境資本流動有序,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市場供求平衡。爲此,人民銀行決定自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滙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至0。

10月27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祕書處發佈消息稱,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國際收支趨於平衡,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爲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週期因子”淡出使用。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這些舉措意味着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將進一步迴歸中性,匯率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深化,對於匯率波動的容忍度也在提高,從而進一步便利企業匯率風險對沖和依法合規的跨境資本出入。

企業應增強風險意識

隨着年內匯率雙向波動彈性明顯增強,有關部門和業內專家多次提醒外貿企業,應摒棄賭匯率單邊上漲或下跌的思維,積極防範匯率風險,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國家外匯管理局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境內期權市場1年期隱含波動率平均水平在5%,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的波幅是7.5%,人民幣匯率彈性較強。

從市場結售匯情況看,目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預期保持總體穩定,沒有形成非常明顯的單邊預期。前三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也就是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爲65%,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王春英介紹,今年結售匯交易有這樣一個特點,客戶逢高結匯、逢低購匯,控制風險的意識不斷增強,這是市場更加理性的表現。

“聰明的市場總是能看到硬幣的正反兩面,既充分認可國內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同時也認識到各種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可能使人民幣保持有漲有跌、雙向波動。”王春英表示,在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未來人民幣匯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繼續保持雙向波動和基本穩定。

雖然“8·11”匯改後,國內企業防範匯率風險意識較5年前有所提高,但企業總體上仍以被動風險管理爲主,主動管理風險的意識仍較弱。“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先抑後揚’、寬幅震盪是又一次生動的匯率風險教育。”管濤表示,如果企業不能夠進一步樹立風險中性意識,嚴格財務紀律,控制貨幣錯配和匯率敞口,那麼主業經營的利潤很可能會被匯率波動所侵蝕。

王春英也強調,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背景下,企業應該積極預防匯率風險,樹立風險中性理念。第一,需要改變人民幣不是升值就是貶值的單邊線性思維,樹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意識;第二,要合理審慎交易,做好風險評估,對匯率敞口進行適度套保;第三,要儘可能控制貨幣錯配,合理安排資產負債幣種結構;第四,不要把匯率避險工具當作投機套利工具,以免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記者 陳果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