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扶贫在保障已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落实好全会精神,东嘎镇认真总结肉牛扶贫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切实加强监管,以产业的不断强大加速村民增收步伐。

在东嘎镇鑫源牧业的肉牛养殖场内,一头头健壮的肉牛在牛栏内或卧或站或漫步栏边,十分悠闲。鑫源牧业成立于2011年,投资2700万元,占地面积100亩,建有圈舍15栋,现代化饲料厂一座,草料场一所,青储、黄储各一个,养殖品种为西门达尔、荷斯坦,是辽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养牛示范基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东嘎镇充分发挥以东嘎鑫源牧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争取县农村经济发展局、县扶贫办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90万,与鑫源牧业合作,开展肉牛饲养项目。这种“农户资金入股+政府资金配套+企业贷款”的模式,既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了合作社经济实力,又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肉牛饲养项目所获年收益为230万元左右,分成收益用于贫困人口差异化分红和贫困户贷款贴息,使全镇贫困户的生活更有保障。

为了落实好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相关部署,东嘎镇在扶贫产业的监管上做足了文章。签订了《养牛合作补充协议》,规定鑫源牧业养牛场内存栏肉牛数量,保证存栏肉牛市场评估价值达标,并每月派专人到企业进行清点、评估。在此基础上,东嘎镇还在企业设置了警务室,派驻辅警驻场监督;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由镇派出所值班民警24小时监控,另外,企业出售肉牛时,东嘎动监所在开具检疫证前必须通知镇政府同意,方可出售。

扶贫资金的注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鑫源牧业的资金短缺难题,到鑫源牧业打工更是解决了当地贫困户就业问题,一举两利的好事使得企业和个人双方共同受益。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则充分保障了扶贫资金的安全,促进了肉牛产业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