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亞歐時報》網站近日撰文聲稱。隨着俄羅斯介入納卡局勢,調停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之間的戰爭,納卡地區的衝突局勢已經有了明顯好轉。亞美尼亞在付出巨大代價,喪失諸多地區的控制權之後,已經同意停止交火,接受現狀。毫無疑問,取得最後勝利的,終究還是實力更爲強勁的阿塞拜疆。而作爲阿塞拜疆最大的支持國,土耳其在納卡衝突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在阿塞拜疆首都的歡慶會上,大量民衆高舉阿塞拜疆和土耳其的國旗,慶祝這一偉大勝利。在歡慶的人羣中,還出現了巴基斯坦國旗。

並未介入到衝突中的巴基斯坦,爲何會被阿塞拜疆民衆所記起?印媒的分析是,由於阿塞拜疆,土耳其和巴基斯坦三方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在"互爲兄弟"的情懷下,巴基斯坦雖然沒有派遣部隊像土耳其那樣介入到衝突,但還是在暗中提供了諸多支持。有了土耳其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的背後"輸血",阿塞拜疆纔會以絕對優勢打贏這場戰鬥,並且迫使亞美尼亞承認阿塞拜疆在納卡地區的合法地位。由於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之間有着本意上的宗教分歧,在阿塞拜疆軍隊獲得納卡地區部分領土的失控權後,失控區內的亞美尼亞人必然會遭到打壓乃至屠殺。實際上,過去就多次發生這樣的事情,阿塞拜疆人甚至在薩姆蓋特製造了一起被稱之爲"薩姆蓋特大屠殺"的慘案。在這場慘案中,有超過200名亞美尼亞人被屠殺。

現在,納卡地區的局勢已經得到了緩和,但是印度媒體卻擔憂,"騰出手"的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是否會幫助巴基斯坦把克什米爾地區變成"第二個納卡"?要知道,現在印巴兩軍在克什米爾實控線上再次爆發了交火衝突,雙方甚至調動了炮兵羣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炮戰,其激烈程度是最近數十年來最爲龐大的。本來,在這場交火中,印軍已經開始慢慢發揮技術裝備的條件優勢,利用炮射制導炮彈,反坦克導彈相繼摧毀了幾個巴基斯坦軍隊的哨所,地堡和陣地。但是,隨着納卡地區的衝突停止,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如果在這時候介入克什米爾衝突,並且扶助巴基斯坦軍作戰的話,那麼印軍將陷入全面的劣勢。因爲,一旦這些國家加入,就意味着印度將陷入多線作戰,無論如何,都不利於印度繼續發展。

目前,印度不單單在克什米爾與巴基斯坦發生衝突,在北部與中國,西北部和尼泊爾,都有不同程度的對峙和衝突。在這些方向,印度駐紮部署了大量的軍力,印度現役部隊中的一半多,都在邊界及附近地區駐紮,國內只留下了少量的軍隊用於日常警戒和調動。並不合理的分佈使得印度的佈防呈現出"頭重腳輕"的架勢,尤其是在中國方向,一口氣集中了40多萬部隊,其中多數都是印軍現役部隊的精銳,裝備和後勤都要強於其它印軍。但是,印媒也擔憂這些印軍在惡劣的戰場條件下是否能夠堅持住,一旦這些部隊被成建制的聚殲,那麼印軍將徹底失去屏障,北部平原和新德里的外圍防線也將徹底洞開。

除了以上這三條線之外,印度國內也氾濫着諸多武裝組織,時常爆發的民衆暴亂也使得印度軍警單位疲於應對。過去,印度軍方常說"打贏2.5線"戰爭,現在演變爲了"3.5線戰爭",其中的"0.5線",就是印度國內的武裝組織。別看他們規模小,裝備差,但是由於事發突然,而且發起的挑戰都主要來源於大中型城市,不便印軍展開優勢火力和軍隊,使得這場類似於"城市反恐戰"的戰鬥,變得十分焦灼。在過去展開的反恐戰中,印度警察和特種部隊的表現都十分糟糕,出動效率低是其次,主要就是訓練不足,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甚至都無法消滅這些武裝。印媒顧慮的是,一旦這些武裝從城市轉向交通線路和重要的工業區,產糧區,勢必會危及到印度國內的基本運作。與其它國家不同,印度的工業,人口和糧食產地等都十分集中,一旦這些地區被滲透,那麼印度所面臨的壓力,將是由內而外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