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一直是衡量一座城市“流量”效应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头部城市在航空流量上的排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可以用重新洗牌来形容。

如前三季度主要机场的吞吐量排名及增速情况如下:

首先从吞吐量来看,前三季度,只有广州白云、成都双流、深圳宝安、重庆江北、北京首都、上海浦东、西安咸阳、上海虹桥共八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找过了2000万。

这其中论城市来看,无疑上海是最大赢家,因为它拥有两个机场——浦东、虹桥,其总的吞吐量超过来4000万人次,稳居全国第一。

但论机场来看,广州白云机场成为第一名,但第二名的成都双流机场仅低了5万人次,几乎可以说是并列第一了。

此外,前5名中,西部就占据了三大机场,除了成都双流,重庆江北、昆明长水都纷纷上榜。这充分反映出,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内陆地区的相对优势被突显出来。

与去年相比,前三季度前十大机场的排名有明显变化。

北京首都机场从第一下降到第六位;

上海浦东机场从第二下降到了第第七位;

广州白云机场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名;

成都双流机场从第四名上升到第二名;

深圳宝安机场从第五名上升到第三名;

昆明长水机场从第六名上升到第五名;

西安咸阳机场从第七名下降到第八名;

上海虹桥机场从第八名下降到第九名;

重庆江北机场从第9名上升到第四名;

杭州萧山机场依然保持了第十名的排名。

可以看出,前十大机场的构成与去年完全一致,只是内部排名有较大变化。这反映出机场的逆袭还是很难。比如,去年排名第十一的南京禄口机场的吞吐量足足比排名第十的杭州萧山机场低了1000万。这在短时间内确实是很难超越的。

而与去年相比,上升名次最快的无疑是重庆江北机场了,直接拉升了5个名次。此外,广州、成都、深圳的机场也均提示了两个名次。

而上海、北京、西安则均有所下降。不过,西安咸阳机场是内陆地区唯一一个排名出现下降的机场。从增速来看,前20大机场中,增速最高的是重庆江北机场,只比去年低了不到30个百分点,其余机场都低了30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北京首都、上海浦东降幅在60个百分点以上。

当然,这种大洗牌,有着很强的大背景,也即东部沿海地区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暂时的。不过,它也能够反映出,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哪些城市有更强的流量效应。并且,它很有可能成为一些城市稳固航空枢纽地位的一个契机。

像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关键期,成都双流和重庆江北机场都能够跻身全国前五,这无疑是一个大利好,并且有为未来成都第二机场的发展增添了信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