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瓶”,相信凡是買過飲料的人,對這四個字都不會陌生,這種促銷方式自誕生以來,便被諸多飲料企業奉爲圭臬。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曾經火爆的“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卻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通過掃碼領福利,比如獲得旅遊機會,或是網上兌換禮品等等。

那麼,究竟是什麼令“再來一瓶”走向銷聲匿跡的呢?

再來一瓶的興起

所謂再來一瓶,就是打開瓶蓋,翻過看看有沒有“再來一瓶”四個字,若有,即可立即與商家進行兌換一瓶,而且中獎率都還不低。

對於飲料這樣的快消品,賣出一瓶的利潤較低,主要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靠大增的銷量牟取暴利。

而最先開啓再來一瓶模式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青島啤酒。

在上世紀90年代,青島啤酒在進入杭州市場的時候,市場開拓難度極大。因爲當地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本土生產的啤酒西冷啤酒。

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青島啤酒推出了火爆異常的“再來一瓶”的活動。扭轉了局勢,打了一場翻身仗。

短短几個月後,青島啤酒就佔領了杭州一半的市場份額,後來還收購了西冷啤酒,成爲了杭州市場的啤酒“霸主”。

成功的祕訣

其實靠這一招大發橫財的,是康師傅。在當時羣雄逐鹿的飲料市場,正是“再來一瓶”的促銷手段讓康師傅衝出了各大廠商的圍追堵截,繼而反敗爲勝。

據悉,2009年2月,康師傅啓動了“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贈飲規模達到了15億瓶,中獎率高達20%,也就是說每五瓶就有一瓶能中獎。

這對於購買者來說還是比較划算的。而靠着這個大促銷,康師傅也搶佔了不少的市場份額,併成功坐上了茶飲料的龍頭老大的位置。

好方法自然是極易就會被效仿、學習的。到了2011年,不只是康師傅繼續使用這個促銷做法,統一、紅牛等各大知名飲料企業也都跟着做“再來一瓶”。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賣上一瓶價格不貴的飲料,運氣好的還能再中上一瓶,在衆多的飲料品牌中自然是更願意購買這一種有促銷的飲料品牌。

但其實,這一種促銷,更像是利用了人們的賭徒心理,誰不希望撞大運,於是再來一瓶成了一種互動。

當年很多人中獎後,會把喜悅分享給身邊的人,大家都知道這個“致富之道”後,也會想試一試。這樣比起請明星代言或是電視廣告宣傳的帶動性更強,消費者自主的宣傳就是最好的宣傳。

爲何突然銷聲匿跡?

然而,這幾年,這個曾經非常火爆的“再來一瓶”促銷活動卻突然銷聲匿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掃碼領取紅包,或者某些平臺的會員,和一些旅遊的機會。這是爲什麼呢?原因很現實。

首先活動有點過時。這個活動已經持續很多年了,如果現在還玩,多少有點老套,而且消費者對這種活動已經不再感興趣了,營銷實際上是講究新鮮感的,任何火爆的營銷也都是存在保質期的。

其次最主要的是假瓶蓋太多了。一般來說,一個飲品的生產商推廣再來一瓶全是提早籌備好的,然而,有一年,紅牛公司按規劃投放1000萬瓶印有中獎信息的紅牛進入市場,最後收到的中獎瓶蓋數卻達到了2000多萬個。

這多出來的瓶蓋是怎麼來的呢?

一般消費者中獎後,都是直接在產品的購買處兌換,比如便利店,小賣部,超市,餐館等,售賣終端在兌獎瓶蓋積累到一定量後再一級一級向上回收給經銷商,最後統一由廠家直接按照瓶蓋數量兌付等量的產品給一級經銷商。

問題就是出在這一級一級的兌換回收中,因爲瓶蓋製造並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這讓一些造假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以每個瓶蓋0.4元或者更高的價格仿製大量中獎瓶蓋。

而在面臨高出原廠家數倍的價格誘惑下製造商很難不動心,最後造假者接到這批瓶塞以後再將瓶蓋分別賣給店鋪或是經銷商。

看起來每個瓶蓋的利潤很少,但飲料這種快消品銷量都是在千萬級,也就是說,當我們中獎再來一瓶的時候,造假者卻能從中牟利千萬,並且所有的損失都是由飲料廠家來背。

因此這也讓各大飲料廠家頭疼不已,後來就慢慢取消了“再來一瓶”,改成掃碼之類的不易僞造的方式來進行促銷。

尾聲

沒有一個商家可以憑藉一個營銷套路成爲市場永恆的贏家。而"再來一瓶"這樣的策略由於其不可忽視的弊端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而當下掃碼抽獎已經逐漸普及,這也是新型的一種活動方式,但是放在現在,也感謝以前“再來一瓶”給我們的美好記憶和歡樂,這是沒法被代替的。

雖然,曾經火爆一時的“再來一瓶”已經銷聲匿跡了,但當初中獎的喜悅一直縈繞心頭。當年你最多中過幾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