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在戰爭中失敗的政權,很快就會失去民衆的支持,甚至淪爲“人人喊打”的對象,最近亞美尼亞的帕希尼揚政府就陷入了這一窘境。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9日的報道,大批示威者在亞美尼亞首都埃裏溫的抗議活動中被抓,不少人被本國特別調查局以“破壞法律秩序”的名義刑事立案,並即將面臨審判和刑獄。這些示威者之所以被警察逮捕,主要是因爲他們對納卡停火不滿,走上街頭要求總理帕希尼揚下臺。

11月10日,亞美尼亞與俄羅斯、阿塞拜疆簽署了停火協議,結束了納卡戰爭。由於該協議規定,亞阿兩國的軍隊以接觸線爲界限停火,因此事實上將大片的土地劃歸了阿塞拜疆,此外,根據協議規定,阿塞拜疆還將在隨後1個月內,接收剩下的亞美尼亞人控制的納卡地區,甚至有報道稱,亞美尼亞還需要爲戰爭支付高達500億美元的賠款。因此,停火協議簽署的消息傳來之後,亞美尼亞人民憤怒了。

就在停火協議簽署的當天,大批情緒激烈的亞美尼亞民衆就衝擊了位於首都的政府大樓,洗劫了包括總理府在內的政府機構,還將亞美尼亞議長從車裏拖出來打成了重傷。12日,據俄衛星通訊社的報道,大批民衆又聚集到亞美尼亞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大樓前,對當局簽署停火協議表示憤怒和不滿,反對派“亞美尼亞繁榮黨”議會副議長恩基·菲亞吉安表示,“這個無能的政府應該下臺”,“爲擺脫現在困局創造條件和機會”。

△對停火不滿的老兵也被逮捕

13日,亞美尼亞民衆的抗議活動進入第4天,據埃裏溫警方表示,單單在當天,他們就至少逮捕了60多人,抗議者沿着城市街道遊行,並且高喊“帕希尼揚是叛徒”、“賣國賊”的口號,要求廢除停火協議。從現在看來,儘管停火協議已經簽署了10天,但亞美尼亞人民依然難以接受,而帕希尼揚總理似乎也沒打算下臺,這更刺激了憤怒的亞美尼亞人,那麼爲何帕希尼揚總理不願意就坡下驢,宣佈辭職下臺呢?

一方面,如果帕希尼揚現在就下臺,等待着他的將是淒涼的結局,這不僅僅意味着他會被拿走所有的權力,也會意味着被全面清算,他很可能面臨牢獄之災,甚至是家破人亡的結局。另一方面,帕希尼揚在竭力維持納卡停火協議,如果現政府被推翻,新政府很可能會迫於民意而撕毀停火協議重新開戰。帕希尼揚本質上是一位愛國者,只不過他失敗了,但他意識到如果重新開戰,等待着亞美尼亞的,將是更加悲慘的結局。

因此,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在停火協議得到鞏固和廣泛的理解、承認之前,於公於私,帕希尼揚只能硬着頭皮先幹下去。出人意料的是,一手撮合納卡停火,在停火協議中將大片土地交給阿塞拜疆的俄羅斯,卻依然在亞美尼亞收穫了超高的支持率,對“無能政府”的不滿,轉向了對超級強國的好感,民心倒向了俄羅斯。據俄媒19日的報道,民調顯示,高達83.8%的亞美尼亞人對俄羅斯持友好態度,85%的人認爲俄羅斯是盟友。

那麼俄羅斯爲何會在亞美尼亞如此受歡迎,他們難道不知道停火協議是俄羅斯促成的嗎?難道他們不知道俄軍遲遲不援助是亞美尼亞悲慘戰敗的主要原因嗎?恐怕不見得。首先,亞美尼亞周圍強敵環伺,北部是格魯吉亞,西部是土耳其,東部是阿塞拜疆,南部伊朗,基本上沒有什麼好朋友,俄羅斯是亞美尼亞唯一的依靠,沒得選擇。其次,納卡地區的確不是亞美尼亞人的領土,莫斯科援助是情分,不援助是本分,怪不得普京。

最後,隨着“割地賠款”,亞美尼亞未來的局面不容樂觀,今後更要仰仗老大哥的幫助,即便對俄羅斯坐視亞美尼亞戰敗有所不滿,但也只能接受現實,這也是爲什麼認同俄羅斯是盟友的人數,比對俄有好感的人數還要高的原因,說明有些亞美尼亞人就算不對俄羅斯有好感,也只能接受它是亞美尼亞唯一的盟友這個現實。俄軍姍姍來遲,卻沒有丟掉亞美尼亞人的好感,更是降服了阿塞拜疆,可算是一箭雙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