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爲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

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獲得數量的差距,明顯體現了兩國之間的人才差距。這其中的差距也讓我們反思,日本教育有什麼厲害之處?憑什麼能讓日本每年都可以拿到一個諾貝獎呢?

其實仔細研究就能發現,日本的家庭教育和我國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區別。

日本媽媽重視提升孩子的能力,在孩子1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立規矩了,具體有以下4個。

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日本幼兒園舉行畢業禮,一個名叫“凌”的小男孩平時就不擅長體育運動,在遇到跳馬這項活動時,不管凌怎麼嘗試都跳不過去。就在凌即將放棄的時候,旁邊的老師鼓勵他再試一次,還讓臺下觀看的小朋友上來給他加油打氣。

在衆多小朋友的鼓勵之下,凌鼓起勇氣又嘗試一次。這一次凌成功地跳了過去,老師和同學們都在爲他歡呼。“遇事不輕易放棄”是日本媽媽和老師從小教育孩子的重點,孩子敢於面對失敗,才能勇於解決問題,更不會因爲一點小事被打倒。

不管是公主還是平民,都要自己整理書包

在日本,不管多小的孩子都需要自己整理書包、背書包,從來沒看過哪個家長會幫孩子拿。從幼兒園到初中生,上到皇親國戚下到普通人羣,整理書包從來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在孩子收拾書包時,無論孩子有什麼偏差,家長都只是在一旁看着,從來不會干涉孩子。

這也是爲什麼日本孩子的獨立能力一般都很強。

重視閱讀習慣的養成

在日本媽媽的心中,孩子的閱讀能力等同於孩子的學習能力。在孩子1歲左右可以能聽懂大人說的大部分話,能稍微聽懂故事時,日本媽媽就會拿出繪本故事讀給孩子聽。她們認爲孩子閱讀能力強,會提升相應的學習能力。

同時也能爲孩子增加詞彙量,開闊孩子的視野和眼界,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

科學教育備受關注

要說哪項教育最受日本重視?科學教育一定排在第一名。日本曾經立下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自此便開始全民科學教育。科學教材、科學綜藝節目、科學雜誌等等隨處可見。

日本還爲羣衆製作了很多可以參賽、評分的綜藝節目。比如最經典的《超級變變變》。

用千奇百怪的想法體現自己的創意,是日本頗受好評的科普教育節目。這個節目通俗易懂地向孩子們解釋了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甚至讓孩子切身實際地體會。不僅提升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同時教育也增加了趣味性和多樣性。

在這樣的科普教育上,每一個日本孩子的科學能力都很強。日本家長對孩子科學教育的重視也給我們中國家長一些啓示。科學能力強的孩子能用更科學、靈活的思維去看世界,對孩子的創造力和探索能力培養有很大好處,因此我推薦適合5-7歲孩子閱讀的科普教育書《第一次遇見科學》

作爲兒童科普教育啓蒙圖書,與現代孩子所學的科學課內容相配合,包含了地質科學、生物科學、建造科學‘、海洋科學4大科學領域,每個主題分爲不同獨立的科學主題,共有96個。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這套科普書由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與十萬個爲什麼少兒社共同打造,書中的圖片全部來自於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在最接近原始環境和野生動物的情況下拍攝,致力於給孩子最真實的世界,給孩子身臨其境的感覺,開闊孩子的視野和眼界。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