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保產業仍是風口 跨國企業看好“十四五”中國市場

全面開展大氣、水、土壤和新型污染物的治理;啓動碳排放達峯行動;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實現減污增容……“十四五”期間,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將把環保產業推上新的風口。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賽萊默、威立雅、蘇伊士等多家以環境服務爲主業的跨國企業近日均表示,隨着對疫情的成功控制以及經濟的強勁復甦,中國環保市場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潛力,爲其在華深耕提供了動力。

“更加開放的中國將創造更多機遇。”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賽萊默)中國及北亞區總裁呂淑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姿態,爲外資企業在華髮展壯大提供了沃土。中國的營商環境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呂淑萍說,中國已經成爲賽萊默全球第二大市場。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中國也是賽萊默全球業績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銷售增長15%。

“新的發展格局要求企業不僅要着眼當前發展,還需要着眼更長遠的發展。”呂淑萍表示,“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將是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基於此,賽萊默將進一步打造本地研發隊伍,引進全球創新技術,開發更多滿足中國用戶需求的產品,實現研發創新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中國水務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賽萊默水處理系統(瀋陽)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榮軍今天(20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十四五”規劃建議給中國水務行業提出了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的發展要求,對於水務市場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市場機遇。

在日前舉辦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峯論壇”上,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表示,威立雅正在全球推動2023年發展計劃,明確劃定危廢處理、土壤修復、工業水處理、資源回收利用、生物質能源、污泥處理等領域爲公司未來加速發展的業務方向,而這些也是中國環境產業向更加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轉變的關鍵領域。

“‘十四五’期間,中國環境產業將迎來新的機遇,全球最大的環境市場就在中國。”黃曉軍說。

威立雅和蘇伊士分別是目前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水務公司。蘇伊士在中國主要從事水務、固廢的投資、建設及運營。蘇伊士亞洲地區高級副總裁孫明華日前表示,“蘇伊士在中國的機會不是減少了,而是越來越多了。未來將擴大在華髮展,業務重心將落腳在成渝。”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環保相關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淨利潤同比增長8.1%。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日前聯合發佈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0)》稱,2019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7800億元,較2018年增長約11.3%。報告預測,2021年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總額有望超過2萬億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3萬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