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很多老牌發達國家也深受其害,一直沒能徹底控制住疫情的蔓延。英國就是反面教材之一,起初甚至還提出了"羣體免疫"政策,結果最後連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都確診了新冠病毒肺炎。在疫情影響之下,英國不僅沒拿出有效的抗疫措施,反而做出一項軍事方面的重大改變。據新華社消息,英國首相19日宣佈一項重大決策——未來4年將增加165億英鎊(約合219億美元、1440億人民幣)國防預算,並稱這是冷戰結束以來對英國國防的最大投資。

(約翰遜在軍營慰問)

現如今正是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之際,各種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加,今年已經出現了世界經濟動盪、石油暴跌等多年不遇的現象,一旦有國家內部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採取戰爭的極端方式來轉移國內矛盾,所以現在的國際形勢不容樂觀。

(英國海軍的雙航母,光論航母的話,英國也算全球並列第二)

而按照英國首相的說法,之所以大幅提高軍費預算,就是因爲現在的競爭更加激烈,國際形勢也愈發動盪。所以爲了預防意外發生,提高軍費預算也是一種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但是從冷戰以後的國際形勢來看,英國並不像美國那樣存在明確的假想敵,俄羅斯只能算是北約共同的敵人,所以英國遭受打擊的可能性並不大,在這時候大幅提高軍費預算,最主要的目的明顯不是爲了防禦。

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英國經濟已經遭受重創。據新華社消息,今年第二季度英國GDP環比萎縮20.4%,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大季度跌幅。所以這時候英國選擇大幅提高軍費預算,也是一種振興經濟的方式,英國首相就表示此舉有望每年創造近萬個工作崗位。另外早在去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要求北約成員提高軍費預算,現在英國直接把軍費佔GDP比例提高到2.2%,成爲北約內部軍費支出佔比僅次於美國的國家,也算是帶了個"好"頭,這一舉動無疑會博得美國的好感,向"大哥"表了一把"忠心"。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英國現在大幅提高軍費也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今年年初英國就已經正式脫歐,不願意繼續在歐盟"扶貧"了,這一方面說明英國的實力的確強大了不少,不再需要歐盟了,另外也說明英國恢復得差不多了,野心也在同步增長。雖然英國是老牌發達國家,但是在兩次世界大戰當中不僅沒有撈到好處,反而還元氣大傷。

(伊麗莎白女王號上的F-35B)

一戰之前的英國連美國都得繞着走,然而現在的英國只能跟在美國後邊撈好處,好不容易建了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在建造階段曾遭遇財政危機),結果建完之後又頻頻漏水,早就已經失去了過去"日不落"帝國的雄風,但是骨子裏的野心卻沒有因此衰退。現在英國直接將軍費預算提高到冷戰後的最高水平,也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別忘了大英帝國是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現在英國經過多年的休養,他們或許覺得自己又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