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以傳統中醫理論爲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 黃帝內經 素問篇》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 景嶽全書 》說:“人有陰陽,即爲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旺;陰主血,故血盛而形強。人生所賴,維斯而已。”先賢說:“氣血盈,則百病而不生。”

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氣血”二字,我們身體的一切疾病,都是氣血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小到發燒、感冒,大到腫瘤、血栓,這些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氣血不暢、氣血不足。

對於中醫來說,人體最需要的就是氣和血。氣血通調則身體無恙,百病不生;氣血不調則怪病不斷,痛苦不堪。氣血是人的後天之本,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經絡,乃至毛髮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

而養氣血又分兩個方面:一是補,通過睡眠、藥物和食物等方法來補充足夠的氣血,氣血充足是人體健康的基礎。二是運,光把氣血補足了不夠,還得把它們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否則還是徒勞無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子和說“氣血流通爲貴”也是這個意思。

《黃帝內經》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經絡對於人體來說,有平衡陰陽、營養全身的能力,所以經絡學在中醫裏擁有至高的地位。

暢通經絡在養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

一是活動筋骨,以求氣血通暢。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都是用動作達到所謂“動形以達鬱”的鍛鍊目的。活動筋骨,則促使氣血周流,經絡暢通。氣血臟腑調和,則身健而無病。

二是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在氣功導引法中,有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之說。任、督二脈的相互溝通,可使陰經、陽經的氣血周流,互相交貫!

一旦大、小周天能夠通暢營運,則陰陽協調、氣血平和、臟腑得養,精充、氣足、神旺,故身體健壯而不病。

臟腑協調能力決定了人體自我修復潛能的大小。從養生角度來看,協調臟腑是通過一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怎樣來協調呢?一方面要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

另一方面還要“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中醫稱之爲“扶正固本”,就是重視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用各種手段去恢復、促進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貢膳廷堅持弘揚中醫國粹,恪守藥膳“寓醫於食”的根本,以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與現代科學方法相結合,嚴格按照傳統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的理論指導。幫助人們改善生活,緩解生活壓力,起到預防其他疾病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