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作用無法充分發揮時,聯合口服降血糖藥也無法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標準內,爲了預防併發症發生發展,這時醫生會建議我們開始打胰島素。

注射胰島素是補充您體內不足的部分,當食物進入人體經過消化分解,變成葡萄糖被小腸吸收後,經胰島素的帶動,將糖份帶入細胞內轉化成熱能被身體利用。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無法充分發揮效果時,糖份無法被帶入細胞內,隨着血液在身體各處流竄,最後經過腎臟排泄於尿液中,因此血液和尿液中的糖分變多,也就成了所謂的糖尿病。

由此可知喫進去的 營養素大部分不能被吸收反而被排出體外,身體無法吸取到足夠的養分之下,會越來越瘦,相對的沒有飽食感導致我們容易飢餓。因此,糖尿病的典型症狀 “三多一少”就發生了。

接受適當的糖尿病治療,如口服降血糖藥物及補充胰島素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當我們被醫生建議要 打胰島素的第一個想法是:

胰島素是一種激素藥物、要打一輩子、會上癮、低血糖或是怕針頭很粗、注射時會痛等等。

的確,非常理解,任何人都不願意被醫生建議要靠打胰島素來控制病情!

但就現今醫技先進的情況下,仍然沒有一種口服藥可完全以取代胰島素的治療效果!

其實胰島素是人體內的一種激素,由胰臟β細胞分泌。在正常的情況下,進食時胰臟會加強分泌胰島素來帶動更多的糖分進入細胞內轉換成能量;非進食情況下,體內也會維持一個基礎量的分泌,所以胰島素是一種人體必需的激素。

科技日益進步,胰島素的製造也越來越精純,且越接近人體自行分泌的胰島素,因此副作用的發生越來越少!

早期由於牛型或豬型胰島素較不精純,易發生脂肪萎縮、變硬或是局部發癢的症狀,現在胰島素已經克服這些問題,剛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時要注意的是低血糖的發生。

當血糖有明顯變化時須通知醫生,以免發生危險。

克服打針的恐懼感是初打者必須學習的課程,許多人害怕針頭很粗,注射時會很痛,事實上胰島素空針針頭極細,如果視力不好者還不容易看清楚針的樣子,而針頭長度有4mm、5 mm、6 mm、8 mm和12.7 mm,一般我們選擇較短的針頭。

年紀大或是視力不佳者,可選用筆型注射器以確保注射劑量正確,也減少抽藥的麻煩,而注射的感覺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疼痛!

那麼,打了胰島素是否要打一輩子?

首先必須瞭解的是:

只要有進食就需要額外胰島素的作用,至於需要多少得視血糖的高低情況而定。而決定血糖高低的因素除了藥物以外,還可以利用運動來降低血糖,而影響最直接明顯的是食物的選擇內容及份量。

當你的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內,醫師會將胰島素的劑量慢慢調整,至於有沒有機會變成不需要靠打胰島素來降血糖?那得視你的控制狀況和身體分泌胰島素的功能而定!

我們不斷地強調醫技日益進步,很多新的治療方式不斷推展出來,糖尿病的治療也是如此。

因此,很有可能發展到不須靠打針而用其他方式就可以補充胰島素!但在未有這些新的治療方式以前,我們必須控制好血糖、照顧好自己,將來才能享受到先進方便又安全的醫療設備。

本篇文章內容轉載改編自糖護士App並由北京糖護科技有限公司授權本平臺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