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記者驅車沿着平坦寬闊的水泥路駛入睢縣尤吉屯鄉聶樓村,遠遠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和一排排整齊的農舍映入眼簾,村民們在路口悠閒地聊天,一派安寧祥和的村居景象。

聶樓村位於睢縣東南部,與寧陵縣接壤,是睢縣較大的回漢雜居村,全村有漢族村民1450人、回族村民1550人,黨員53人。由於當地羣衆信仰和風俗不同,十多年前,這裏曾是縣裏出了名的“亂村”。

如今,聶樓村成了有名的羣衆幸福指數高的團結村。

“無論是對回民、漢民,只有心裏一碗水端平,纔能有效解決羣衆的事。”問起村支部書記馬昌宣的治村“法寶”,他坦然說道。

2019年,村內回漢之間發生一起車禍致死案件,雙方的賠償問題始終沒有在交警隊達成協議,馬昌宣出面協商使案件得以順利結案。

雖然聶樓村是非貧困村,但是該村在推進脫貧攻堅進程中也不落後。該村克服重重困難,上爭政策、下聚民意,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民族團結,發展了民族經濟。

村內維修道路共計17公里,村民自籌資金安裝路燈300餘盞,50眼機井全配套。此外,村內種植花生800畝、大蒜400畝。近幾年,該村養雞、養羊規模不斷擴大,散養戶達80%。村內有2個養雞場,養殖柴雞和蛋雞3萬餘隻,羣衆收入不斷提升。

衆人拾柴火焰高。該村緊緊圍繞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爭當民族團結友好示範村這一目標,先後與許堂、餘屯等4個村結成了友好村。在村內,開展互幫互助,加強回漢羣衆的聯繫與交往,增進了解。如今,聶樓村每季度都要對黨務、政務進行公開,接受羣衆監督。特別是農村低保、危房改造、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操作,確保了羣衆權益,也贏得了羣衆的擁護。該村曾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村”“五好支部”“先進支部”等榮譽。

“下一步,俺村將利用治理村邊的餘屯溝,讓村莊環境變得更美。另外,俺村鄰近正在建設的343國道,更有利於今後的產業發展。”說起聶樓村未來的發展,馬昌宣底氣十足。

記者:黃業波 通訊員 陸 曦

來源: 商丘網—商丘日報

監製/劉景澎 審覈/褚濤

校對/魏劍俠 編輯/馬麗 楊景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