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的法學有多強?這個問題不好直接回答,但是如果看看2021年武漢大學法學院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就可以看出,武大法學的認可度有多高。從名單中可以看出武漢大學法學院2021年接收的推免碩士研究生,幾乎都來自985、211高校,除本校武漢大學外,錄取人數最多的是北京大學,總數達到了19人,另外還有不少中國政法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名校的推免生。

武漢大學法學院2021年部分推免生名單

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多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保送到武漢大學法學院的情況,2018年北京大學17位同學保送上武漢大學法學院,2020年武大法學院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中,同樣有9人來自北京大學,2人來自清華大學。根據北京大學教務部公佈的《2020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公示名單(校本部)》統計的數據,北京大學2020屆1474名保研的同學中,大部分留在了本校,外保的大約150人,其中去清華的60餘人,去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近50人,剩下40餘人中大部分又去了華東五校,去武大法學院就9人,也足見其在北大學子中的認可度了。

坊間有一個傳言:國內的頂尖高校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碩士生,三流的博士生”,這個說法當然不準確,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國內頂尖高校的畢業生,成績最優秀的部分較多選擇出國(境)留學,研究生生源主要來自本校成績中上的部分以及其他高校的生源,一般情況下也是從實力相對較弱的學校到實力強的學校,很少出現從實力強的學校保研去實力弱的學校的案例。

但這個說法的不妥之處就在於不能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推免生能夠保送成功,也必須要經過接收學校的考覈,這本身就是對他們能力的認可,高考時成績不理想,不代表一直就停留在那時的水平,而且大學之間的差距,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清華北大並非所有專業都強,其他高校的優勢專業強過清華北大也屬正常。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優秀學生選擇保研到武漢大學法學院,也正是源於武漢大學法學的雄厚實力。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成立時,法學院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全國首批獲准在法學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博士點和碩士點覆蓋了全部的二級學科。 武大法學院擁有一支結構良好的教師隊伍,其中既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資深法學家,更有一大批在全國法律界和相關學科有影響的中青年法學家。2017年武漢大學法學學科順利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歷次國內法學學科評估中均名列前茅,根據2019年度QS全球法學院排名,武漢大學法學學科位列全球第50-100位,具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和國際影響力,成爲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法學院之一,被譽爲“珞珈山上的王牌軍”。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武漢大學的法學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爲A類學科,綜合實力並無明顯差距,部分同學因爲在清華北大的專業不理想,選擇跨專業保研到武漢大學法學院,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提升。

如果說本科學校的平臺很重要,到了研究生階段,專業和導師的優勢會體現得更明顯,特別是導師的實力和影響力對研究生個人的發展有着重要影響。武漢大學法學以其悠久的歷史,雄厚的師資力量吸引着優秀的學生,也祝願在這裏求學的學子都能有好的發展前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