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貸款有需要嗎?”

“買房嗎?”“買車嗎?”“買保險嗎?”

......

平日裏

你是不是也經常接到

這些莫名的電話或短信他們是誰?消息怎會如此靈通究竟是誰?泄露了我們的隱私

隨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民規模不斷擴大,公民的個人信息逐漸變成一種資源。個別不法分子通過倒賣公民個人信息非法獲利,爲互聯網的信息安全埋下隱患。

日前,四川省涼山州寧南警方經過兩個月的連續奮戰,成功破獲一起通過互聯網手段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共抓獲49名涉案人員。

2020年6月29日,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公安局接報,稱轄區內有人非法獲取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警方隨即立案偵查,發現確有人通過互聯網大肆倒賣公民個人信息,進而實施網絡詐騙,瘋狂斂財。

01

信息從哪裏來?

經過警方查證——2020年5月7日,鄧某某、胡某某、彭某、高某某等人僱傭範某某、鄧某等人,利用老百姓喜愛贈品、警惕性弱等特點,在寧南縣松新鎮塘河村僞裝成移動公司工作人員,以登記身份信息即可獲贈食用油的方式,誘惑村民主動泄露個人身份信息。

等信息騙到手後,嫌疑人便使用移動公司內部系統實名認證了113張電話卡。看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有一個問題:“爲什麼這幫騙子可以使用移動公司內部的系統?”

02

誰是內鬼?

經警方查證,此次案件中,果然有內鬼!當地某移動營業廳負責人馮某利用職位之便,向犯罪嫌疑人鄧某提供公司內部系統賬號。

鄧某等人利用該內部賬號,使用騙來的公民個人信息開辦了大量新的移動卡號!

那麼,嫌疑人如此費盡心機,究竟是要做什麼呢?

03

信息去哪兒了?

經過警方查實,在獲取羣衆個人信息並認證電話卡之後,嫌疑人胡某某利用語音網關等通訊設備,將由羣衆信息認證辦理的 113張電話卡搭建語音外呼系統,後將該外呼系統在網上販賣給了丁某某、吳某某。

隨後丁、吳等人又將該外呼系統提供給犯罪團伙,供其撥打電話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其中6個手機號涉嫌詐騙金額總數竟高達40萬餘元!

抓捕到犯罪嫌疑人後,民警在嫌疑人丁某某所持有的筆記本電腦內,提取到電腦內AK呼叫中心的後臺數據。民警發現,丁某某非法獲取的電話號碼竟然達104萬餘個!

目前,涉嫌在涼山州寧南縣實施電信詐騙行爲的犯罪嫌疑人馮某某、胡某某、鄧某某、彭某、高某某、丁某某等人已被執行逮捕,吳某某被依法取保候審。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提示

1、妥善處置各類單據。快遞單、車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廢棄資料,要塗改或撕毀處理後再丟棄。

2、身份證複印件。提供身份證複印件時,在含有身份信息區域註明“本複印件僅供XX用於XX用途,他用無效”和日期,複印完成後要清除複印機緩存。

3、網購網站的陷阱。網絡購物要仔細驗看登錄的網址,不要輕易接收和安裝不明軟件,要慎重填寫銀行賬戶和密碼,防止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經濟損失。

4、社交網絡。在微博、QQ空間、貼吧、論壇等社交網絡儘可能避免透露或標註真實身份信息,不曬包含個人信息的照片。

5、免費福利不可貪。不要輕信“送上門的小便宜”,免費的禮品背後往往隱藏着大陷阱。提醒廣大羣衆慎重參加網上、線下的各種調查活動,不要貿然填寫或掃碼,個人信息就在你不經意間泄露。

信息來源:公安局網安局

責任編輯:彭宇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