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醫藥是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自2019年青島市發佈“海洋攻勢”作戰方案,明確將海洋生物醫藥列爲“海洋產業轉型跨越硬仗”中的重點領域以來,青島藍谷頻頻發力、開拓創新、佳音不斷,海洋生物醫藥領域蓬勃發展。

11月18日,在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裏,由國內外多位傑出科學家和多位博士、碩士組成的研發團隊,正在聯合進行生物藥物的攻關。據瞭解,前不久,曾被青島市委、工信局、科技局等有關領導多次考察,並寄予厚望,藍谷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重點成員——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有限公司再度傳來喜訊——

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局、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支持建設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的函》(青工信函字[2020]49號),同意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聯合青島大學華賽醫學細胞和蛋白質藥物研究院建設“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的請示,支持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開展幹細胞和免疫細胞臨牀研究、藥物研發等相關工作。該項目將整合更多優質資源,推動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爲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個好消息是青島藍谷協同創新、融合發展,促進產學研深融合的又一成功產物,標誌青島藍谷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又前進了一步。

洞察第358期

編輯/馮亞楠

審校/莊建成

“產、學、研”深融合

協同發展產業蔥蘢

作爲青島首批功能區改革試點單位,青島藍谷管理局積極落實青島市委市政府“提高協同性”要求,青島華賽伯曼便得益於這種協同機制。目前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衆多國內外傑出科學家的匯聚和大學研究院、醫療單位的聯合,形成了跨越產、學、研、醫一體的健康服務平臺。

今年1月,青島藍谷與即墨區建立協同發展機制,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更強保障。8月12日,青島市即墨區發展和改革局、青島市即墨區科學技術局、青島市即墨區衛生健康局、青島市即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四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支持建設青島即墨(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的函》,同意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設立——青島即墨(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

在協同機制的推動下,青島藍谷誕生出了一個又一個新鮮的果實。例如,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落戶藍谷以來就地轉化的第一個產業化項目“新型固氮殺蟲殺菌的微生物菌劑生產工藝”,便是其中典型案例:藍谷管理局協同即墨區採取“院校+園區”“科學家+企業家”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力度,山大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友明院士團隊通過技術入股的方式與即墨區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在藍谷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設立研發中心,在即墨北部工業園設立生產基地,全部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各類農用生物菌劑2萬噸、產值5億元。

除了作爲屬地的即墨區,全國範圍內獨有優勢的衆多“國字號”科研機構,也是青島藍谷協同發展的重要夥伴。例如,發揮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超算升級等的虹吸效應促進與中船重工、浪潮集團等15家單位戰略合作拉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鏈條推動每個高校院所至少成立1家產業化發展公司。目前四川大學青島研究院已成立產業化平臺公司,武漢理工大學等也均已提上議事日程。

攜手“企業系”平臺做強海洋特色產業,也是青島藍谷協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一方面工作也正風生水起:依託碧桂園集團打造佔地400餘畝的海洋科技產業園,力爭三年內引進海洋生物醫藥、海洋信息技術等涉海龍頭企業10家以上。發揮飛利浦在健康科技等領域的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投資約13億元打造19萬平方米的飛利浦健康科技(北方)創新中心和健康頤養示範社區。以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威剛生物科技、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爲依託,以智能超算耦合生物實測的篩選體系,構建起鏈接上游基礎研究和下游產業化之間的橋樑和紐帶。這些都成爲青島藍谷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精彩一筆。

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培育出了新形勢下的產業發展新優勢,優勢資源深度優化組合,在化學反應中裂變出了巨大的新動能。

合格的“企業店小二”

爲產業壯大“保駕護航”

優良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企業生存所必需的“空氣”,更是其賴以發展壯大的“土壤”。按下改革“快捷鍵”的青島藍谷,堅持“沉下去”,從“要我服務”變爲“我要服務”,全面提升服務創新創業環境,建立科技企業成長孵化服務體系,幫助科技企業發展壯大。

按照專業、專門、專人、專注“四個專”原則,青島藍谷組建“6+8+3”的雙招雙引作戰體系,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6”即圍繞由海洋生物、海洋信息、海洋技術及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和衆創服務、高端服務、金融三大支撐產業組成的“3+3”產業體系,組建6個產業事業部作爲“一線作戰部隊”,每個事業部負責一個產業方向的組織體系,從產業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項目落地、生態環境等方面全鏈條專業化推進,爲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建設提供一條龍、一站式、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8”即局屬8個部門作爲“戰略支援部隊”,“3”即兩個街道和協同辦作爲“後勤保障部隊”。

以藍谷海洋生物產業事業部爲例,爲幫助落戶企業解決後顧之憂,部門工作人員先後多次主動靠前,在園區範圍內的企業院所進行大走訪。在走訪青島華賽伯曼時,幫助企業解決了人才公寓的問題;在走訪萬明賽柏藥業中,瞭解企業用電負荷嚴重不足,解決了用電問題等。還多次走訪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天津大學、四川大學、和協生物、瑞科盟、糖科學、德馨生物科技等科研院所和生物企業40餘家,及時瞭解企業發展狀況和有關訴求,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主動服務,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使企業能夠落的下、留的住、發展的好。

此外,根據藍谷園區內海洋生物企業狀況,事業部還選擇一批重點企業進行重點培育,促進企業成長爲有影響力和聚集力的行業引領企業,帶動和聚集更多企業聚集發展。例如,在幹細胞存儲及臨牀應用領域,重點支持培育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青島柏禾穀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噬菌體爲載體獸藥領域,重點支持培育瑞科盟(青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微生物肥料、藥劑領域,重點支持培育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和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洋生物藥物、海洋特色醫療器械、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保健食品領域,重點支持培育青島琛藍生物、青島浩大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近期,青島藍谷管理局還開展了爲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活動,管理局廣大幹部及工作人員深入企業一線開展調研、交流。針對不同企業不同特點,幫助企業梳理能夠享受的政策清單,做好政策解讀,讓企業瞭解政策,用好政策,助力企業業務開展。通過登門走訪瞭解企業發展狀況及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傾聽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瞭解企業訴求,傾聽企業家心聲,及時辦理反饋。針對疫情防控依然嚴峻的形勢,爲企業送防疫物資,指導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加快發展。

通過支持培育,企業也得到快速成長並不斷取得喜人成績。其中,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獲准設立;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新一代熒光假單胞菌於4月底試生產成功;青島和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月份成爲中國磷複肥工業協會的會員單位等等。

產業事業部忙碌的身影,也是青島藍谷這個合格“店小二”的縮影。據瞭解,今年截至10月份,青島藍谷累計深入院企上門送服務、送政策、解難題130餘次,累計服務創新平臺、孵化載體257次,協助各單位共爭取上級資金支持3.8億元,兌現藍谷資金約451萬元,惠及企業31家。

“雪球”越滾越大

海洋生物領域新高地正形成

此前,青島藍谷已經與青島大學、華賽伯曼共建了全國首家幹細胞公共庫。如今,青島藍谷在海洋生物醫藥領域所擁有的科研資源越來越豐富,在此就地轉化的海洋生物醫藥科研成果項目,也正呈現來軫方遒、紛至沓來的喜人態勢。

在科研領域,有管華詩院士親自領銜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藥與生物製品功能實驗室,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獲得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研究課題;依託山東大學國家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德國赫姆霍茲研究中心建設的中德學院,在生物新醫藥研發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在成果轉化層面,有山東大學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友明院士團隊以技術入股方式在藍谷成立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新型固氮殺蟲殺菌的微生物菌劑的生產工藝”項目試生產成功,向產業化邁出關鍵一步;與山東大學深度合作的青島糖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了腦苷脂與鞘磷脂的公斤級合成,爲世界化工巨頭荷蘭DSM供貨。

此外,青島藍谷管理局藉助中德生物醫藥產業園平臺力量,積極引進生物醫藥產業優質項目。今年3月份,瑞科盟(青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入駐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8月,由瑞科盟打造的藍谷海陸噬菌體研究中心正式啓動,啓用400平米實驗室,與山東省農科院、山東大學聯合開展研發工作,同時瑞科盟藍谷海陸噬菌體研究中心承擔了國家和山東省的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目前,該公司已成功獲評科技型中小企業,正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10月30日上午,青島藍谷“海洋攻勢” 24個項目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122億元,其中總建築面積4.07萬平方米的藍谷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便投資50億元。且此次開建的青島藍谷生物醫藥產業園,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領銜,致力於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醫藥和健康科技研發及產業化平臺。

在青島藍谷,除了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事業部,還有海洋信息、海洋技術及裝備等5個產業事業部。6個產業事業部就是六個小平臺,各有各的產業定位,各自形成自己的產業集羣;6個產業事業部也是一個大平臺,協同發展,形成了藍谷特色的大產業集羣。以現有的平臺資源和集聚的生物醫藥產業爲依託,青島藍谷將加快龍頭企業引進,建立生物醫藥產業聯盟,令藍谷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雪球”越滾越大,直至形成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新高地,令藍谷整個產業的“雪球”越滾越大,直至形成國家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新要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