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

最近幾年,我國的房地產行業變化很大,房地產一直都被認爲是最賺錢的一個行業,行業內也出現了很多的富豪。但是這兩年,除了房地產市場的因素之外,國家也出臺了上千條的調控政策來調控房地產。這樣一來,房地產行業的吸金能力就不如之前了,而一些房企的生存狀況也令人堪。

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期間,有331家房地產企業已經破產。與此同時,今年也是房地產企業債務集中到期的時期,我國國內房企的累計需要償還的債務已經高達4122.79億元。但是,今年我國房地產中有超過90%的企業都沒有完成此前制定的銷售目標,這樣就會出現回款有限、資金短缺的情況,從而導致資金鍊斷裂,繼而倒閉。

最近,就又一家房企“倒下”了,這次不同於上半年倒閉的那些中小型房企,而是一家房地產行業的巨頭,它就是——福晟集團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來看,福晟集團曾經是我國最大的開發商之一,其規模超千億,經常上榜中國企業500強,在其中排在第210位。但是如今境遇不同,福晟集團的債務已經達到了700多億元,堪稱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而規模如此大的福晟集團之所以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倒下,其主要原因就是它犯了一個很多房企都會犯的一個錯誤,也就是盲目擴張,從而導致資金鍊出現斷裂。

潘偉明是福晟集團的創始人,在創業之前,他一直都在政府工作,並且還在25的時候成爲了廣州從化最年輕的鎮長,仕途一片光明。但是在1993年的時候潘偉明決定辭職,下海經商,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創辦了雲星集團,在二人的領導之下,公司發展得蒸蒸日上。後來,在2004的時候,潘偉明獨自出來創業,成立了福晟集團,並且創下了輝煌的銷售業績,開發了許多精品項目。

每個創業者都希望能夠把公司做大做強,福晟集團的創始人潘偉明是這樣,他希望能夠成爲像許家印、楊國強那樣的房地產巨頭。於是,潘偉明就開始大量地拍地、拿地,希望可以藉着土地儲備躋身於一線開發商的行列之中。

爲了拿地,潘偉明還在2015年的時候專門組建了一支有着300多人的“搶地”隊伍,隊伍的主要任務就是奔赴全國各地去買地。根據相關的公開資料顯示,在2015年至2018年這三年的時間裏,福晟集團拿下107個房地產項目,拿地規模在全國排名前十建築面積超過2千萬平方米,總價值高達8100億元這個規模已經完全可以與碧桂園、恒大、萬科等這些巨頭房企比肩了。

不得不說。潘偉明的能力很強,但是企業的擴張的時機不是很好。瘋狂拿地之後,樓盤的銷售卻沒有達到一個很好的水平,甚至部分樓盤陷入到了困境之中,這就導致資金的回籠速度比較緩慢,資金的回款率極低。

而更大的問題在於,不管是福晟集團拿地的錢,還是用來建房子的錢,大部分都是通過銀行貸款或者是別的渠道借來的。而隨着房子的銷售不好,福晟集團的債務變得越來越高。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福晟集團2016年的時候,債務333億元這期間一路上漲,到了2019年,債務已經達到了706億元。除此之外,福晟集團的股票還被進行了長期的凍結,還有各類的民間借貸糾紛蜂擁而至。

除了這些債務問題之外,令很多人都關心的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已經購買了福晟集團期房的業主怎麼辦?他們還可以拿到房子嗎?

如今,在房價居高不下的今天,很多人在買房子的時候,往往會更加選擇購買期房,因爲期房的價格更便宜。所謂期房,就是指那些還沒有建好的房子,但是已經獲得了預售證,雖然說期房的價格比較便宜,但是它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

按照以往的經驗,一旦房企在資金方面出現了危機,那麼旗下的樓盤就很容易陷入“停工”、“爛尾”等危機之中。現在,福晟集團已經停滯了,很多的項目也不再進行下去而爛尾了。因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除非有別的企業願意全面接手福晟集團,不然的話,那些已經買了期房的人,恐怕很難能夠入住到自己購買的房子中了。

根據瞭解,福晟集團的行政總裁和CFO等多位高層領導已經離職,並且董事長潘偉明也已“下落不明”。那麼,失去了“掌舵人”的福晟集團,該何去何從呢?

本文由小聖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