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樹不見村,見村不見房,平地起炊煙,忽聞人聲來。”

“上個月,專家學者來村裏審覈考察,針對咱們村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給了很多建議,既要做好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傳承,又要走好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之路,我們的擔子不輕呀。”小丘鎮移村黨總支書記呂建文語重心長地對幾個年輕幹部說。

移村是銅川市耀州區小丘鎮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莊,歷史上大量的移民遷徙而來,在地下挖穴而居,形成了地窯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民居文化,已有數百年曆史。近年來,隨着農村居住環境的改善,像移村這樣的傳統村落漸漸被廢棄,村民也紛紛從地窯裏搬離,選擇更好的居住環境。爲促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2012年,全國第一次傳統村落摸底調查,並經評價推薦、評審公示,已先後將四批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移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你瞧,現在我們站着的這個通道,可以通往四處風格不同的院落,這裏就是個地下迷宮,沒我當嚮導,你們可是要迷路的。”呂建文開着玩笑對記者說,“移村是唯一一個有地窯保留,並保護較好的村莊,現存地窯建築99處,規模較大。2015年,我們村申請了傳統村落的保護與修繕,99處地窯建築目前已經修繕了14處,這14處地窯建築也已經完善了基礎設施,實現了通水、通電、通網。”

移村地窯,從地上看起來形態各異,地下風格更是各具特色。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建設以來,爲保護地窯文化,發展特色旅遊產業,移村投資了1000多萬元,對地窯進行了改造、加固和原貌保護。地窯遺址沿線羣衆住房全部進行了立體面改造,建起了遊客中心,種植了百畝薰衣草和波斯菊,移村把傳統村落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村民的經濟狀況也得到了改善。

“傳統村落是在長期的農耕文明傳承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體現着當地的傳統文化、建築藝術和村鎮空間格局,反映着村落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每一座蘊含傳統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遺傳。下一步,我們村將以地窯遺址保護爲基礎,從民俗文化、農副產品、作坊體驗三大模塊入手,打造和發展好鄉村旅遊,守護和傳承好鄉土文化。”呂建文說。

移村地窯是一個時代民宿文化的縮影,承載着渭北高原人的鄉愁和美好記憶。傳統村落作爲陝西地域文化的“活化石”遍佈三秦大地,承載着陝西曆史文化記憶和人文精神。截至今年6月,陝西省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共計113個,列入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達到323個。

來源:陝西日報

銅川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