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是美国共和党著名政治家、律师。

1952年,和艾森豪威尔搭档参加美国总统、副总统大选竞选成功,作为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连任两界,任职8年。在1960年、1964年两度竞选总统失败后,1968年竞选总统成功,1972年又成功连任。1974年8月,在第二任上,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主动辞职的总统。

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尼克松不断反思自己,积极参与国际间事务,为美国的在任总统出谋划策,在国内外讲演数百次,写了包括《尼克松回忆录》、《六次危机》和《领导人》在内的8部书。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去世,终年81岁。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也成为首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为中美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1952年与1956年两度与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搭档参选并获得胜利,在1953年到1961年间,担任了两届副总统职务。

他在他的《领导人》一书中写道:“在那平凡的历史时期,我有难得的机会在最近的三十五年期间直接地研究世界领袖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重要领袖人物中,除了斯大林以外我都认识。我访问过八十多个国家,不仅和这些领袖们打过交道,而且目睹他们进行领导的情况。”

这部书的第七章《周恩来》中,对周恩来总理进行了评价,从中可以看到对周总理的许多赞誉之词。当然,因为他掌握的资料还有限,有些叙述并不准确。但并不影响从书中透露出的对周总理的钦佩之情。

他的书中说,在他前1972年访问中国之前七个月,亨利·基辛格作为他的特使秘密来北京,花了十六多小时的时间与周恩来进行坦率而又广泛的讨论。回去后对他说,周恩来与戴高乐一样,是他所遇见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外国政治家。

当时他还不太相信,在他与周恩来总理会面并会谈了一周之后,他“才理解基辛格为何如此不寻常地称赞周恩来。”

对中美外交关系突破作出贡献的人物中,他认为:“其中最值得称赞的人物便是周恩来。”

尼克松说, 周恩来是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又是一位儒雅的人物;他既是致力于意识形态的人,又是一位精明的现实主义者;既是政治上的斗士,又是最大的调和者。在扮演如此错综复杂的角色的人物中,很少有人能象周恩来一样,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应付裕如。而周恩来却可以扮演这些角色中的任何一个,或是毫不犹豫地将这些角色糅合在一起。对他来说,这并不是意味着在适当的时机逢场作戏,而是说明这位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复杂但又敏锐聪颖的人物具有不同的几个侧面。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他在政治生涯中有着漫长而又丰富的经历。

他说:“在我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以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

“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双方正式会谈时,他显得机智而谨慎。”

“在正式的会议上,他轮廓清晰的面部的表情始终比较严峻;在听我讲话时,头总是侧向一边,同时两眼紧盯着我。亨利·基辛格曾经把周恩来比作眼镜蛇:静静地蜷伏着,保持着出击的姿势,以便伺机猛扑过去。曾经用来描述查尔斯·帕纳尔这位十九世纪的爱尔兰伟大爱国者的警句,完全可以用到周恩来身上:他是重冰覆盖下的一座火山。”

他钦佩当时已七十三岁高龄的周总理的旺盛精力:“周恩来身材瘦削,似乎显得有些虚弱。然而,他精力之充沛却超过他许多年轻的助手。由于肩负了大量的工作,他工作很长时间,总是起早睡晚,在他担任总理兼外长时尤其如此。

他经常利用清晨的零星时间会见外国来访看,谈话继续到日出,谈话结束时,精神却仍然星烁如初。”

他钦佩周总理知识渊博:“我们谈话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和哲学。所有这些周恩来都很在行,周恩来是一位由学者转变成了造反者的人,但从未失去学者敏锐的头脑和深刻的思想。”当然,在讨论问题时,他也可能不会完全造成周总理的意见。

他钦佩周总理细致入微的工作:“周恩来也具有另一种罕见的本领:他对琐事非常关注,但没有沉湎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亲自安排为第二天参观长城提前扫雪清路,亲自挑选欢迎他们的仪仗队,亲自为乐队挑选在晚宴上演奏的乐曲等。

他说:“对于周恩来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虽然亲自照料每一棵树,但也能够看到森林。”

他说:“周恩来还具有其他中国人的品德——不可动摇的自信心,它来自中国人民享有的几千年的优越的文化传统。”

“周恩来的才智和吸引人的魅力,使许多人为之倾倒。” “他象合金钢一样——融合在一起的台金比其中的任何一种金属都要坚韧。”“周恩来的政治天才,在于他能够成功地同时扮演斗士和调解人的角色。”

他说:“中国人怀念周恩来,可能是把他看作一位把党和国家拧在一起的伟大的调和者。然而,世界上的人怀念他,则是因为把他看作中国第一流的外交家。他是中国的梅特涅、莫洛托夫和杜勒斯。在谈判中,天生的灵活性、对国际权力斗争原则的熟悉和热切坚定的思想信仰这些品格集于周恩来之一身,此外,他对外国情况也十分了解,具有高瞻远瞩的历史洞察力和极其丰富的经验。所有这些,使他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外交家。”

对周总理在外交谈判中的印象,“除了共进午餐、晚宴和其它公开活动之外,在面对面的正式会谈中,我与周恩来会晤了十五个小时以上。他有四个特点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

“他的精力是惊人的。我注意到在一些时间较长的会谈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谈双方的年轻人逐渐感到困倦,翻译也显得语调不清了,但七十三岁的周恩来却始终反应敏捷,态度强硬和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他从不离开正在讨论的议题,从不延宕时间影响讨论,也不要求休息。如果在下午的会议上双方对联合声明的措辞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他也不会把问题留给他的助手,而是在当天休息的时间里或晚上,亲自与基辛格一起去完成它。第二天早晨,他看起来就好象刚从乡间度过周末归来似的,又以旺盛的精力去解决重大的问题了。巨大的权力和责任感,使他永葆青春。”

“基辛格曾经对我说过,周恩来的谈判技巧将会使我感到吃惊。”“周恩来是强硬和不肯让步的,但在弭合中美两国的分歧方面,他又是灵活的。”

他说,在中美联合公报中有关台湾问题的那一段,中美之间的观点相去甚远,周恩来总理和基辛格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项折中的协议,双方都用心平气和的词句在公报中阐述各自的立场。

“在我们所有的会谈中,周恩来总是镇定自若,与章晓夫的滑稽可笑和勃列日涅夫的矫揉造作恰成鲜明的对比。他从来不提高讲话的调门,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谈判相威胁来迫使对方让步。”

“周的沉着冷静,我认为主要归功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他的经历,但也反映出他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周恩来从来没觉得有必要象苏联领导人明显地表现出来的那样,在他的助手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大丈夫气概。”

他对周总理的治理国家的才干同样也很钦佩:“周恩来也能够进行破坏,但他很有才干。他不是光能管理废墟的人,而是能够进行建设,这在革命领导人中是罕见的。他既能维护过去留下的最美好的东西,又能为未来建设一个新社会。”

从书中不难看出,尼克松对周总理的评述是力争客观的,对周总理的赞誉也是由衷之言。当然,有些表述不十分准确。他认为周总理作为当代世界伟人之一,如他第一章的题目所说:他们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