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戰爭期間,有這麼一場戰役以轟炸成名,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我軍用祕密武器把敵軍陣營炸得七零八碎,那就是上甘嶺戰役,一場激烈又難攻的戰役。當時美軍選擇在凌晨三時進攻,用最快的速度集中三百門大炮、四十架飛機以及一百多輛坦克,全軍向上甘嶺地區五聖山前沿兩個高地進行大規模轟炸,據史料記載,在我方陣地上平均每秒會落下六發炮彈,不間斷地火力轟炸讓我軍難以抵擋。

轟炸持續一小時後,美國、韓國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兵分多路向我軍陣地發起進攻,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軍長秦基偉經過研究敵情得知對方是想鑽五聖山陣地的漏洞,趁我軍不備發起總攻,當即與副司令員通話請求武器增援,以此穩住我方陣地。因敵方武器裝備精良,數量充足,唯有蘇聯製造的喀秋莎火箭炮才能抵擋,由209裝備團帶着二十四門喀秋莎奔赴陣地,一場大戰即將開始。

可能有的朋友對於喀秋莎瞭解不多,它是由蘇聯製造的火箭炮,每門炮上有八根發射架,一個發射架可放置兩枚火箭彈,也就是說一次可同時發射十六枚,裝在卡車上發射十分靈活機動,一按發射鍵便全部升空炸向敵方,這種武器是屬於高級軍事機密,一般士兵根本都不知道它的名字。雖說喀秋莎的殺傷力很強,但是也有缺點,在發射時會發出亮光,容易引起敵軍注意,從而暴露陣地,且沒有防護裝備,在炮火威脅較大的地區不適合作戰。

經過敵軍的炮火攻擊,我軍漸漸抵擋不住,直到喀秋莎到達發射陣地後,整個局勢開始扭轉,炮兵們就位瞄準敵方陣地,先進行普通的炮火掩護,炮擊五分鐘後升起信號彈,喀秋莎全部開火飛出火箭炮,僅用了十三分鐘便射出三百多枚火箭彈,把敵軍的陣營炸得粉碎。隨後戰士們迅速佔領五聖山高地併發起反擊,雙方交戰四十餘次,戰況十分激烈。

當天下午四時,敵軍再次增援一個營兵力,我方繼續用炮火轟炸壓制,但仍然沒有投降的意願,軍長秦基偉下令火箭團再次進入陣地,把敵方增援的兵力全部消滅,全軍覆沒,戰後敵人的屍體數量衆多,用十五輛卡車都拉不完。上甘嶺戰役打了四十多天,209炮團用喀秋莎參加了十次戰鬥,每次都大獲全勝,給敵人造成不可修復的重創,實屬第一功臣,同時也見證了我國軍隊堅持戰鬥,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