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車 · 汽車咖啡館

編者按| 11月20日,第十八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正式拉開帷幕。本屆車展以“新科技 新生活”爲主題,總展出規模達22萬平方米,展車總數達980臺,其中全球首發車28臺、跨國公司首發車9臺;概念車20臺、新能源車142臺。搜狐汽車直擊車展現場,第一時間爲您報道。搜狐汽車原創新聞賬號[汽車咖啡館]將對話數十位汽車行業嘉賓,分享他們對車市的思考。以下爲上汽大衆斯柯達品牌營銷事業市場營銷高級總監任雲訪談實錄:

搜狐汽車:歡迎任總再次來搜狐汽車展臺。我們這次再聊聊,北京車展剛剛公佈不久,本次廣州車展是不是又有新東西帶給我們了?

任雲:我們這次也是帶了全系車型過來,這次一個特色和亮點就是帶來了幾款全新的2021款車型。我們做了一些裝備上的優化和升級,給到用戶更加豐富的配置。更加重要的是在旗艦三廂、旗艦SUV,就是速派,柯迪亞克家族的三款車型當中,標配了車聯互通技術,這是我們在整個大衆體系類最新一代互聯互通的模塊。

從今年開始,我們準備全面鋪開車聯網相關的配置,這也相當於是斯柯達品牌第一次觸網,有一些比較好的互聯技術的進入。在展臺上,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主展臺有兩輛車:2021款速派和2021款柯迪亞克GT。我們基本上已經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實現智能語音的交互,能夠實現帶上互聯功能的智能導航,也能實現智能遠程控制,包括帶有互聯功能的娛樂功能。

因此,在和智能家居結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隨着汽車聯網之後,可以關聯家裏的智能家居,包括對這個車輛進行一部分遠程控制。當然考慮到安全性,我們對很多功能做了升級,也做了非常多重安全的考慮。這是我們今年年底最大一次車展,我們會把最新的車聯網產品帶到這裏。

搜狐汽車:我剛纔聽到兩個關鍵詞:1、旗艦車型;2、觸網。這兩個組合在一起,是意味着我們品牌跟產品繼續發力再上一個臺階的信號嗎?

任雲:斯柯達品牌提供了不少車型,我們下一步的核心還是考慮產品力的提升,核心考慮的還是在未來新能源方面。所以大家能夠看到對於很多新科技的運用,包括一些車聯網技術和駕駛輔助技術。其實我們在前兩年規劃的基礎上,也會不斷強化這些新技術在新產品中的落地。不僅僅是今年在展臺上看到的車,包括明年會上市的其他重磅車型,包括其他的改款車型。我們希望在產品當中,給到用戶更高質量的服務,能夠對車型做一個比較強的、持續的演進。

搜狐汽車:您覺得依靠現在的技術變革,有哪些比較大的市場機遇?不管是品牌上還是後期服務上,能夠給品牌帶來更多的溢價,更多的價值。

任雲:從裝備層面上,各家品牌都提供比較不錯的配置。接下來的競爭層面就會落到具體的裝備在用戶使用場景當中,在技術上能否體現差異化。大家都會開展車聯網技術的競爭,不同的車聯網技術,包括軟件、語音的交互,都希望能對用戶產生一些黏性。在服務層面也是非常大的方向,不同的品牌進入到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是產品,在服務方面也做了相應的配置和提供,包括粉絲的運營,接下來就是在數字化服務、創新化服務當中還需要再加碼。

搜狐汽車:現在斯柯達最大的一個標籤和下一步品牌建設調性結構是一個什麼?

任雲:我們希望在堅持德系品質的同時,能夠成爲一個在設計上比較有好感,能夠獲得大家認可的車型品牌。

下一步品牌會進一步延展,無論是在產品還是營銷方面,我們也希望能夠基於一個大方向,不管是前端產品源頭規劃還是後端規劃當中,包括營銷當中,能夠把這麼一個概念,用現在大家比較喜聞樂見的新媒體方式,去中心化的方式,跟客戶進行溝通。

搜狐汽車:設計這個層面,我們現在是提煉出來哪些內容是消費者更感興趣的?

任雲: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在新一代產品當中體現一些衝擊感。在給人張力和衝擊感的基礎上,在總體設計造型語言方面進一步去演繹我們所堅持的水晶切割元素。同樣作爲一個水晶切割,它在不同的車型上會有不同的展現,比如中高端的車型,相對來說就是比較商務的風格。其實水晶本身也是多維度的內容,要看我們怎麼去演繹。例如在我們的SUV車型當中,有不少動感的水晶元素的運用,不管是外飾,還是車身折面上都有所展現,接下來在整個內飾方向,希望在全新升級一代車型發佈的同時,能夠把設計語言進一步演繹。

搜狐汽車:今年正好是斯柯達品牌125週年,上次在北京車展的時候跟您聊了很多,除了那些之外,最近有些規劃節奏上的事正在做嗎?

任雲:關於125週年,今年我們會陸續推出一些改款車型。明年也會是接下來三年產品大年當中的第一年,我們認爲從125週年作爲一個起點,再往後,這對品牌來說是一個新出發。明年我們發佈的三廂車當中,有一款重磅產品將要和大家見面。在下半年,會有包括SUV和其他的車型做相關的展出。

明年比較重要的幾點,上半年有全新一代產品推出,我們也希望能夠推進品牌的換新,下半年也在做相關的準備工作。今年125年,也是我們整個品牌向前不斷演進的起步。所以說在今年125週年當中,核心還是希望能夠做好品牌底蘊的傳承和積累,爲明年講好125週年作爲里程碑之後的第一年,做一個好的鋪墊。

搜狐汽車:有這樣一種感覺,125週年是一個豐厚的歷史,但是我們又要以新的產品、新技術面對一個新生代的市場,有點煥發活力的感覺。對於年輕的消費者,怎麼把這種深厚歷史底蘊傳遞給他,怎麼把他們的共鳴感激發起來?

任雲:對於年輕用戶,沒有人僅僅爲125年曆史的品牌買單。大家都認爲好的品牌底蘊,源自於歐洲,有大衆的技術加持。現在的用戶和市場當中,在產品力方面,包括在品質、品牌情感方面對歐洲車是有一定認可度的。關鍵是下一步,比如說像車聯網技術、駕駛互聯技術,包括造型方面,我們還是要在時代科技演變過程中,讓品牌自己能跟得上。同時在整個營銷傳播方面跟用戶建立好情感關聯,這也是今天在這個存量競爭市場上比較重要的。

搜狐汽車:我們現在在分析這個維度,從理性價值和情感價值兩個維度上,不管是125週年的歷史還是數據層面上展示出的感知層面,理性層面應該是沒問題,大家能接受,也能認可,怎麼激發一下,讓他從認可到熱愛或者到追隨的層面上去?

任雲:我們也在討論,從品牌個性打造或者情感化的聯繫當中,希望成爲大衆中的稍微有一點小衆的品牌,包括我們看到其他品類的有些產品能夠達到這種感覺,它有它自己非常強的特點。但這反而在產品觸及當中獲得一個大衆化的效果,因爲大家都願意追隨在情感方面有自己風格和特點的品牌。

搜狐汽車:現在整個市場來看,進行破局的一些品牌,就像現在的領克,它的性能就是講究年輕人的感覺,包括成熟的品牌,就像馬自達,在整個日系品牌裏面,它也有自己獨特的調性,像這些很忠實的客戶羣體,本田在產品上面去體現,包括思域、飛度,這些就有很忠誠的年輕客戶羣體,就是有那一個獨特的點。

任雲:其實產品和品牌包括服務是在一起的,不管是產品、服務還是品牌,在這個市場上,有非常多的選擇,我們確實也在打磨,爲明年的品牌換新做準備,你當中通過哪一個點真正作爲一個核心的、比較長遠的發展方向,做一個長線的積累,能夠去打動和建設用戶。

搜狐汽車:現在我們整個德系品質大光環下出現就很容易出現若無閒事的感覺,其他也都有,都很強,但是那個德系的基因給大家的感知太強了。

任雲:其實德國的迭代也是多維度的,它的工藝設計很講邏輯的。你看看同樣德系的品類,包括奔馳、寶馬、奧迪、大衆,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完全有機會在設計當中調性和風格再強烈一點的,但是會加持德系的標籤,整個層面還是比較理性的。

搜狐汽車:對,這就能提煉出來有情感、情緒化的東西了,現在我們整個市場有設計感的日系,日本的一些傢俱,代表性的無印良品,到北歐的傢俱,實際上它的功能性很強,但是那種簡約、簡潔的設計風格。

任雲:其實這是一種極強的設計感,而且是更有難度的。這個設計大方向,和整個德系設計理念是接近的,德系設計不講究很複雜的線條,德國做的刀叉、鍋子、輪轂,這些東西都一脈相承,德國人天生擅長乾的就是這些,就是科技感。這些是我們希望在不管是傳播端還是產品研發端,都希望能夠覆蓋到。#車型#任雲#品牌收藏

從今年開始,我們準備全面鋪開車聯網相關的配置,這也相當於是斯柯達品牌第一次觸網,有一些比較好的互聯技術的進入。在展臺上,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主展臺有兩輛車:2021款速派和2021款柯迪亞克GT。我們基本上已經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實現智能語音的交互,能夠實現帶上互聯功能的智能導航,也能實現智能遠程控制,包括帶有互聯功能的娛樂功能。

因此,在和智能家居結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隨着汽車聯網之後,可以關聯家裏的智能家居,包括對這個車輛進行一部分遠程控制。當然考慮到安全性,我們對很多功能做了升級,也做了非常多重安全的考慮。這是我們今年年底最大一次車展,我們會把最新的車聯網產品帶到這裏。

搜狐汽車:我剛纔聽到兩個關鍵詞:1、旗艦車型;2、觸網。這兩個組合在一起,是意味着我們品牌跟產品繼續發力再上一個臺階的信號嗎?

任雲:斯柯達品牌提供了不少車型,我們下一步的核心還是考慮產品力的提升,核心考慮的還是在未來新能源方面。所以大家能夠看到對於很多新科技的運用,包括一些車聯網技術和駕駛輔助技術。其實我們在前兩年規劃的基礎上,也會不斷強化這些新技術在新產品中的落地。不僅僅是今年在展臺上看到的車,包括明年會上市的其他重磅車型,包括其他的改款車型。我們希望在產品當中,給到用戶更高質量的服務,能夠對車型做一個比較強的、持續的演進。

搜狐汽車:您覺得依靠現在的技術變革,有哪些比較大的市場機遇?不管是品牌上還是後期服務上,能夠給品牌帶來更多的溢價,更多的價值。

任雲:從裝備層面上,各家品牌都提供比較不錯的配置。接下來的競爭層面就會落到具體的裝備在用戶使用場景當中,在技術上能否體現差異化。大家都會開展車聯網技術的競爭,不同的車聯網技術,包括軟件、語音的交互,都希望能對用戶產生一些黏性。在服務層面也是非常大的方向,不同的品牌進入到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是產品,在服務方面也做了相應的配置和提供,包括粉絲的運營,接下來就是在數字化服務、創新化服務當中還需要再加碼。

搜狐汽車:現在斯柯達最大的一個標籤和下一步品牌建設調性結構是一個什麼?

任雲:我們希望在堅持德系品質的同時,能夠成爲一個在設計上比較有好感,能夠獲得大家認可的車型品牌。

下一步品牌會進一步延展,無論是在產品還是營銷方面,我們也希望能夠基於一個大方向,不管是前端產品源頭規劃還是後端規劃當中,包括營銷當中,能夠把這麼一個概念,用現在大家比較喜聞樂見的新媒體方式,去中心化的方式,跟客戶進行溝通。

搜狐汽車:設計這個層面,我們現在是提煉出來哪些內容是消費者更感興趣的?

任雲: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在新一代產品當中體現一些衝擊感。在給人張力和衝擊感的基礎上,在總體設計造型語言方面進一步去演繹我們所堅持的水晶切割元素。同樣作爲一個水晶切割,它在不同的車型上會有不同的展現,比如中高端的車型,相對來說就是比較商務的風格。其實水晶本身也是多維度的內容,要看我們怎麼去演繹。例如在我們的SUV車型當中,有不少動感的水晶元素的運用,不管是外飾,還是車身折面上都有所展現,接下來在整個內飾方向,希望在全新升級一代車型發佈的同時,能夠把設計語言進一步演繹。

搜狐汽車:今年正好是斯柯達品牌125週年,上次在北京車展的時候跟您聊了很多,除了那些之外,最近有些規劃節奏上的事正在做嗎?

任雲:關於125週年,今年我們會陸續推出一些改款車型。明年也會是接下來三年產品大年當中的第一年,我們認爲從125週年作爲一個起點,再往後,這對品牌來說是一個新出發。明年我們發佈的三廂車當中,有一款重磅產品將要和大家見面。在下半年,會有包括SUV和其他的車型做相關的展出。

明年比較重要的幾點,上半年有全新一代產品推出,我們也希望能夠推進品牌的換新,下半年也在做相關的準備工作。今年125年,也是我們整個品牌向前不斷演進的起步。所以說在今年125週年當中,核心還是希望能夠做好品牌底蘊的傳承和積累,爲明年講好125週年作爲里程碑之後的第一年,做一個好的鋪墊。

搜狐汽車:有這樣一種感覺,125週年是一個豐厚的歷史,但是我們又要以新的產品、新技術面對一個新生代的市場,有點煥發活力的感覺。對於年輕的消費者,怎麼把這種深厚歷史底蘊傳遞給他,怎麼把他們的共鳴感激發起來?

任雲:對於年輕用戶,沒有人僅僅爲125年曆史的品牌買單。大家都認爲好的品牌底蘊,源自於歐洲,有大衆的技術加持。現在的用戶和市場當中,在產品力方面,包括在品質、品牌情感方面對歐洲車是有一定認可度的。關鍵是下一步,比如說像車聯網技術、駕駛互聯技術,包括造型方面,我們還是要在時代科技演變過程中,讓品牌自己能跟得上。同時在整個營銷傳播方面跟用戶建立好情感關聯,這也是今天在這個存量競爭市場上比較重要的。

搜狐汽車:我們現在在分析這個維度,從理性價值和情感價值兩個維度上,不管是125週年的歷史還是數據層面上展示出的感知層面,理性層面應該是沒問題,大家能接受,也能認可,怎麼激發一下,讓他從認可到熱愛或者到追隨的層面上去?

任雲:我們也在討論,從品牌個性打造或者情感化的聯繫當中,希望成爲大衆中的稍微有一點小衆的品牌,包括我們看到其他品類的有些產品能夠達到這種感覺,它有它自己非常強的特點。但這反而在產品觸及當中獲得一個大衆化的效果,因爲大家都願意追隨在情感方面有自己風格和特點的品牌。

搜狐汽車:現在整個市場來看,進行破局的一些品牌,就像現在的領克,它的性能就是講究年輕人的感覺,包括成熟的品牌,就像馬自達,在整個日系品牌裏面,它也有自己獨特的調性,像這些很忠實的客戶羣體,本田在產品上面去體現,包括思域、飛度,這些就有很忠誠的年輕客戶羣體,就是有那一個獨特的點。

任雲:其實產品和品牌包括服務是在一起的,不管是產品、服務還是品牌,在這個市場上,有非常多的選擇,我們確實也在打磨,爲明年的品牌換新做準備,你當中通過哪一個點真正作爲一個核心的、比較長遠的發展方向,做一個長線的積累,能夠去打動和建設用戶。

搜狐汽車:現在我們整個德系品質大光環下出現就很容易出現若無閒事的感覺,其他也都有,都很強,但是那個德系的基因給大家的感知太強了。

任雲:其實德國的迭代也是多維度的,它的工藝設計很講邏輯的。你看看同樣德系的品類,包括奔馳、寶馬、奧迪、大衆,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完全有機會在設計當中調性和風格再強烈一點的,但是會加持德系的標籤,整個層面還是比較理性的。

搜狐汽車:對,這就能提煉出來有情感、情緒化的東西了,現在我們整個市場有設計感的日系,日本的一些傢俱,代表性的無印良品,到北歐的傢俱,實際上它的功能性很強,但是那種簡約、簡潔的設計風格。

任雲:其實這是一種極強的設計感,而且是更有難度的。這個設計大方向,和整個德系設計理念是接近的,德系設計不講究很複雜的線條,德國做的刀叉、鍋子、輪轂,這些東西都一脈相承,德國人天生擅長乾的就是這些,就是科技感。這些是我們希望在不管是傳播端還是產品研發端,都希望能夠覆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