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障礙是自閉症孩子核心的缺失之一,也是孩子被確診的重要依據。

但是家長們往往又會忽略孩子社交技能的培養,而只關注於孩子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表現,比如孩子久久不開口講話、孩子不主動跟別人玩等等。但其實這些表現,都是社交障礙的其中一種。

在解決孩子社會交往的困難之前,大家應該先了解孩子社交障礙具體表現的6個“不會”:

不會溝通不會應名不會關注不會分享不會共情不會遊戲這是在自閉症譜系中極爲常見的幾種表現,也是要進行正常社會交往必不可少的先備條件。所以對這些不足進行鍼對性訓練,是培養孩子社交技能的首要任務。

01不會溝通:

孩子不說話並不代表社交存在障礙,比如有的孩子只是單純的語言能力遲緩,或者發音系統存在異常,但是他們可以運用他們的肢體、眼神或者是文字來進行溝通。

而不會溝通的孩子是什麼樣呢?就是你問他什麼都不會回答;語言邏輯混亂詞不達意;總是自言自語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無法進行深入交流,甚至不能形成回合式的對話。

針對不會溝通的孩子,出語發音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己。

例如孩子想要喝水,他不能用語言說出自己這樣的需求,但是我們可以教孩子用手指一指水杯,或者拉着我們的手去接水的地方。這個過程可以不需要語言,但是也能讓我們理解到他們的意思。

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等孩子掌握了表達的技巧之後,我們就可以逐漸提高孩子認知理解能力,理解別人表達的意思,並作出相應的回應。

02不會應名、不會關注:

關於應名,大家也有一些誤解,不是口頭回答才叫應名,如果對自己的名字有眼神等回應,其實也是有呼名反應的。

所以在訓練呼名反應時,不要一直糾結讓孩子回答“哎”等,首先要讓孩子關注到叫他名字的這個人。

比如我們拿着孩子喜歡的東西,在叫孩子名字或者代稱時,用孩子喜歡的東西吸引孩子眼神,並且迅速將這個東西移到你的眼睛附近,然後立即將這個東西獎勵給孩子,進行強化。

聽到名字——看你——得到強化

讓孩子形成這樣的鏈接,將強化物的結果和前面的行爲進行配對,也調動孩子了孩子關注別人的動機。

03不會分享

分享零食、分享玩具、分享自己的見聞,是進行社會交往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不斷分享,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

而分享又分爲兩種,即物質分享和精神分享。訓練的方式也不一樣,具體可以參考以下視頻:

02:54

04不會遊戲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不具備遊戲技能,不會玩遊戲,不會去跟隨別的小朋友的遊戲,那麼也就很難融入同齡孩子的社交圈。

所以在家裏,家長可以帶孩子做一些小朋友比較喜歡的遊戲,比如躲貓貓。

家長可以拿着孩子喜歡的零食做強化物,並藏起來讓孩子來找。一開始可以躲在比較好找的地方,如果孩子不會找的話,另外一位家長可以帶着孩子,輔助孩子完成遊戲,找到的同時就強化孩子。

調動孩子游戲的動機,也在不斷的遊戲過程中讓孩子掌握到遊戲的方法。當孩子在家可以跟家人玩這些遊戲之後,我們就可以泛化到跟小朋友玩。

但是如果孩子一開始還是無法主動進行這樣的遊戲的話,家長需要及時做好引導和輔助。

05不會共情

不能理解他人的情緒,不能體會他人的感受,這無形中也給孩子的社交設置了一道屏障。如果一個人因爲衣服不小心劃破而生氣、難爲情,但孩子卻在旁邊哈哈大笑,在我們看來是在嘲笑一樣,那還會有人願意跟孩子玩嗎?

所以我們要訓練孩子對別人情緒、表情的認知,並教他如何對別人的情緒作出相應的反應。關於共情能力的訓練,可以回顧一下我們前面的文章:8個方法提升孩子心智能力,讓孩子學會共情

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孩子的這6個不會,並以正確的干預方法去改善、解決,那麼孩子的社交能力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爲孩子將來融入普通學校、融入主流社會、融入集體生活墊下堅牢的基石。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以上這些表現,但是不知道怎麼解決的話,也可以私信我們,爲您解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