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峯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十六次年會嘉賓觀點集萃

11月21日,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峯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十六次年會在湖北枝江開幕。來自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領導、專家、中外企業家和化工園區管理者代表,宜昌市直相關部門、枝江市全體市領導及相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等共計400餘名代表共聚三峽水鄉、田園枝江,以“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產業鏈供應鏈”爲主題,共議行業發展之路。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表示,在雙循環的背景下,工業領域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當前信息化、數字化正在促進石油和化工行業產業升級。行業需要針對流程式製造業的特點,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模式,通過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科學合理的戰略決策平臺,打造石化、化工智能工廠和智慧園區。同時,產業還要實施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對石化、化工行業實施質量變革,調整產業結構,構築發展新格局。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分析了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同時他對石化行業提出建議,在當前形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雙循環內涵,把創新作爲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產業結構升級作爲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點。同時通過多渠道保障國內供給能力來“穩鏈”,通過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來“補鏈、強鏈”,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對接和協同來“延鏈”,加快補短板、增強石化產品內循環的能力,重塑石化產業雙循環的新格局,培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在主旨報告中指出,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難得機遇。“十四五”期間石化行業需完成五大任務:加快結構調整;提升創新能力;實施綠色化、數字化轉型;構建國內大循環爲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他還提出,推動全行業對標跨國先進企業,重點抓勞動生產率、經濟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等能夠衡量企業真正盈利和企業創造能力的指標。“十四五”期間要在全行業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頭羊企業。

中國化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崔學軍在開場致辭中指出,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峯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十六次年會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邀請行業領導、專家、企業家,圍繞“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產業鏈供應鏈”展開一次深度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以期爲全行業謀劃“十四五”提供一些智慧和思路。

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家勝表示,宜昌一直以來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安全發展的石油和化工行業方面,宜昌依託磷礦資源,形成以磷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爲主,硅化工、氟化工爲補充的產業格局。近年來,宜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生產線,倒逼化工企業向精細化、高端化轉型。目前,宜昌正在努力在融入新發展格局,把宜昌建成長江經濟帶綠色化工轉型示範區。未來,宜昌會在資源、技術、渠道等方面提供最優環境、最優服務,與全行業在互利共贏中共同發展。

中國化工報社總編輯兼副社長張健秋在報告中指出,雙循環新戰略將成爲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安全環保整治升級作爲重要的補短板工程,也將在雙循環新戰略中得到強化和延展。同時,雙循環新戰略對能源化工產業帶來廣泛深遠的影響。雙循環新戰略要落地,除了有賴於作爲市場主體的廣大企業主動精進作爲,同樣有賴於各個層級的產業管理部門作出重要的調整創新。尤其要在產業政策頂層設計的科學和精準上發力,不搞“一刀切”,但同時必須“有刀切”。我們期待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有科學合理而且穩定的環保安全管理標準,並精準施政,不能一時一策、一事一策。

枝江市市委副書記、市長餘峯表示,近年來,枝江市以姚家港化工園區爲主陣地,推動化工產業“關改搬轉治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姚家港化工園區擁有日益強勁的發展動能。未來五年,枝江市計劃圍繞己內酰胺、乙二醇、聚碳酸酯延伸產業鏈條,重點發展高端精細化工、高端紡織、工程塑料等;同時推進十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將園區打造成千億園區和化工新材料產業聚集區。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就當前我國外貿新形勢及相關熱點問題作了主題報告。他指出,2020年外貿受疫情影響頗深,前10個月本土疫情對出口影響超過進口。疫情讓國際海運業務受到嚴重衝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國際產業鏈的完整性、有效性。爲此,他建議行業需冷靜看待外貿回暖與訂單迴流,將“出口轉內銷”作爲穩定貿易基本盤的抓手,外貿企業要善於喫好“窩邊草”。此外,政府也在積極推進實施自由貿易戰略區,爲我國外貿成長提供新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