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期中考試結束了,家長和孩子最關注的就是成績。

但是,如果只盯着這次考試的成績,那就輸了。

考試最大的目的,是透過成績,發現問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幫助家長認識孩子。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反思之前的學習情況,孩子也要利用考試反思自己學習上的不足。

1

家長看待成績的態度

暴露了作爲家長的層次

我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說過:“孩子的成績單上,也有父母的成績。”

父母對待孩子成績的態度,暴露了作爲家長的層次。

第一層:把成績當做威脅的工具

第二層:把成績當做攀比的籌碼

第三層:把成績當做無用的事物

第四層:把成績當做衡量的標準

第五層:把成績當做進步的動力

真正聰明的家長,懂得利用每次考試的成績,幫助孩子“更上一層樓”。

1.避免情緒化

孩子沒考好,我們心裏有數,但不要在孩子或者外人面前表現出來。

你的煩躁不安、失望、憤怒等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

我們應該關注考試本身,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績。

2.看到成績後的進步空間

孩子考了98,那麼他就有2分的進步空間;考了78,就有22分的進步空間。

我們不要只看分數的多少,還要看孩子和自己比較有沒有進步,如果退步了就要分析原因。


3.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不要過分干預孩子的學習,也不要替代包辦,導致孩子過度依賴。

更不能拿孩子來攀比,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低分不“斥”,高分不“捧”。既要用賞識的目光鼓勵孩子,也要用理智的眼光評價孩子。

2

家庭對孩子成績的影響

90%的家長還沒有意識到

同一個班級,教是一樣的教,學是一樣的學。

可不少家長髮現,孩子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裏又是另一個樣。

在學校裏,老師一視同仁,嚴格要求,可一回到家,家長不管,孩子不學,一切打回原形。

這恰恰驗證了教育界的一條公式:5+2=0

“5”代表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5天時間;“2”代表學生週末在家接受教育的2天時間;“0”代表教育效果。

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家長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

所有橫空出世的優秀孩子,背後都站着默默努力的優秀父母。

當你看到孩子考差之後,不要吼他“你怎麼這麼笨”、“就知道玩”、“連學習都不會”,因爲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

北京曾對600多箇中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發現家長的教育水平和孩子的成績成正比:

◆家長教育水平高的,孩子95%都是優等生;

◆家長教育水平低的,孩子85%都是後進生。

名校之所以成爲名校,幾乎都有一個龐大的優質家長羣作爲後盾。

父母種下怎樣的根,孩子就會結出怎樣的果。


3

孩子做錯題

“粗心”不背鍋

每次成績出來後,孩子總說自己因爲粗心丟了分,家長也不會深究。

這樣一來,孩子的問題就被忽略了。

粗心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許多孩子成績差,不是因爲粗心,不是因爲笨,而是因爲“積懶成笨”。

其一,懶得動腦。

上課跟着老師就聽得懂,下課沒有老師就聽不懂,完全不會動腦。

所以一旦上了考場,面對應用題、變形題、創作題,孩子的大腦就一片空白。

其二,懶得學習。

很多家長習慣陪讀,一直在旁邊督促指點孩子,有時看到孩子不會做,還會直接幫他完成。

對於家長來說,按時完成作業就好;

對於孩子來說,缺少課後複習、思考和練習的知識,是不會被吸收的。

粗心所反映出的問題,不僅是孩子不會學習,也有可能是家長不會引導。

每次考試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每張試卷都是一份寶貴的學習資源,請家長和孩子利用好。

1.分析試卷,講解題目。

讓孩子分析做錯題目的原因,並找到其中的共性。

鼓勵孩子自己講解題目,如果他能講好,說明他已經理解了。

2.查漏補缺,夯實基礎。

引導孩子結合課本找到自己的知識漏洞,反覆學習,直到掌握。

讓孩子完成配套練習,攻克難題,舉一反三。

3.覆盤考試,養成習慣。

很多孩子平時做題不認真、不檢查、不寫草稿、不寫步驟等,導致考試時失分。

我們要有針對地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覆盤考試過程中的毛病,保證下次不再重犯。

4

用好錯題本

學習更高效

同樣的題目一錯再錯,不是因爲孩子不記得,而是他根本沒掌握。

錯題本的意義,正是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知識漏洞,並且通過反覆學習將這個洞填滿。

然而,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利用錯題本。

對於一般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錯題本只是把錯題再抄一次而已。

真正會學習的學生,都會把小事一一做到極致,哪怕只是完成錯題本。

這是一位衡水中學畢業生的錯題本,她說,自己能夠考上心儀的大學,錯題本有80%的功勞。

學霸的錯題本,往往有幾個共通之處:

①每個學科至少一本,需要活頁,每次考試後都馬上往不同區域補充錯題。

②錯題本內板塊鮮明,一眼就能看明白錯題的知識點、錯在哪裏、正確答案及同類題型。

③使用不同的顏色做標記,方便一眼看到重點。

④時不時翻看錯題本,反覆重做錯題,並在旁邊補充同類題。

整理錯題,本身就是一種複習的方法。

不斷集中精力複習錯題,就是把自己有限的火力集中到短板上,這樣提分效率最高。

5

先抓習慣

再談成績

1.仔細審題的習慣

提醒孩子“平時當考試”,每一份作業都要認真對待。

不要拿起筆就寫,看清楚題目要求,知道考察哪部分知識,再按要求答題。

寫完作業後、做完試卷後也要認真檢查,學會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2.說做就做的習慣

當孩子動作拖拉或找藉口偷懶時,要提醒他:今日事今日畢。

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不能一直往後拖。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給孩子設定做事的時間期限,讓孩子承擔不守時的後果。

3.獨立學習的習慣

讓孩子對寫作業有一種儀式感,每次做作業前先複習當天學過的知識,每次寫作業時不能隨便放下筆做其他的事情。

遇到孩子抵抗寫作業的時候,多鼓勵,多表揚,激發他的自信心。

遇到孩子不會做的時候,提醒他換一種思路,或停下來複習一下基礎知識。

4.練後反思的習慣

每次作業或考試後,都要總結反思,發現自己哪些地方沒學會,哪些地方沒掌握好。

也要引導孩子反思自己的做題習慣和技巧,幫助孩子找到更合適的學習方法。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只有把教育的責任歸咎於自己而不推脫給孩子的時候,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