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的危機在於製造危機,供應鏈上存在的問題導致華爲設計能力無論多麼強大,但是依舊繞不開終端的製造問題,芯片的代工首當其衝。

華爲

很多人擔心華爲在面對打壓的情況下,手機業務很有可能被“斷臂求生”,這個擔憂是有的,但是如果弄清楚了現在的實際問題,或許就可以看到一些生機,首先我們要明白,美國到底在怕些什麼?難道是怕華爲的手機賣得好嗎?

如果僅僅是此原因的話,恐怕美國自己也恨不得給自己兩個耳刮子,畢竟,人家可是非常信賴自己的iPhone,更何況,長時間以來,華爲的手機本來就沒有進入美國市場。而如果僅僅是手機的話,那麼華爲的手機早已經在歐洲市場上“攻城略地”,難道之前美國就沒有看到?不,相反,美國早已經看得清清楚楚,只不過,美國始終沒放到眼裏面,因爲這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華爲

那麼美國關注的焦點在哪裏呢?通信技術上,5G上,這纔是關鍵點。在4G時代,美國是全球的領導者,而到了5G時代,美國人均回頭一看,不但自己沒有搞好,自己的一幫子小弟完全處於懶散狀態,自己喊了幾聲,應者無幾,往前面一看,山頭上全是華爲了。

華爲筆記本電腦

這時候,美國就完全“美國”的一把:我有的,你們必須比我的差,我沒有的,你們也不能有。因此,華爲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當然,華爲是不會坐以待斃的,而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的話,華爲很明顯已經找到了暫時是比較可靠的方法:追求互聯網周邊產品,比如,筆記本電腦!

華爲筆記本電腦

有不少人將電腦市場,尤其是臺式電腦當作“夕陽產業”,倒不是因爲這個行業要被淘汰,而是因爲現在的電腦市場基本上處於飽和狀態,而且全球的主流廠家,在市場上也基本處於平衡狀態,用大家的一句話說:賣電腦的,就那幾家。

如果看看近幾年的電腦產品的發展,無論是筆記本還是臺式機,變化基本上沒有,這不是“夕陽產業”又是什麼呢?不過,這是傳統的視角,在危機裏面,換個視角,或許就是機遇,而華爲正是看到了這裏面的機遇。

華爲筆記本電腦

現在的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基本上都是獨立存在的點,各個點都很完美,但是現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休閒卻並不是單獨分開的,比如說在手機上拍個照片,想在電腦裏面修一下,怎麼辦?上傳到雲,再從雲上下載?弄個數據線?雖然大家很不情願這樣折騰,但是也沒有更好的法子,而華爲則看到了這裏面的機遇:多屏協同!

多屏協同,跨屏操作,異網傳輸,華爲可不僅僅是用一個APP或者一個電腦軟件實現了不同產品之間的互聯,而是從系統、網絡的底層架構上做起,實現了不同產品之間的無縫連接,輕輕一碰,實現手機和電腦的互聯,這一點將來還會延伸到智慧屏等更多家電產品上,正式開啓了萬物互聯的第一步。

華爲筆記本電腦

這一點是華爲筆記本電腦大受歡迎的一個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多屏協同"功能還可以讓操作人員在電腦上同時打開多個手機應用窗口,多任務可以同步進行,大大提升操作效率以及讓操作體驗更加“流暢、無障礙”。另外,華爲的筆記本電腦還在朝向極致進發:輕巧、超窄邊框設計、無金屬邊框懸浮全面屏、觸控屏……,華爲筆記本一上來就是極致,這一點,讓人不禁對自己之前的筆記本多一分不滿。

對於華爲來說,筆記本電腦一機難求是個好消息,還有更好的消息則是,因爲筆記本電腦和5G“有點遠”,所以現在在處理器上,英特爾、AMD都已經獲得了供貨許可,所以說,華爲發展筆記本電腦現階段沒有障礙。

華爲筆電

華爲並不會坐以待斃,相反,在尋求脫困的道路上,華爲還在“想方設法”,而且還在更加清醒地認識現在的險境,認識到危機遠未結束,可以說,形勢嚴峻,留給華爲的時間不多了,而越是到了緊要關頭,定力就顯得越爲重要。

華爲

總不能隨便生產製造些筆記本,玩點情懷,難道就可以了?這不是華爲的作風,現在的華爲已經抓住了關鍵點:追求產品的極致,無論是性能上,還是外觀上,還有在消費者體驗方面,做到了極致,這樣的華爲大家可是依舊會受到大家的追捧,怎會忍心拋棄?所以說,追求極致,是華爲贏取消費者的根本,也是不被拋棄的根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