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高珊珊

關於馬齒莧的傳說有很多,馬齒莧的藥名可見於《本草經集註》,其葉子有如馬齒狀且具有滑利性,所以被稱作馬齒莧。馬齒莧的葉、梗、花、根、子分別爲青、赤、黃、白、黑 5 色,與五行相對應,所以又稱爲五行草,也稱五方草。此外還有長壽菜、長命菜、馬齒菜、五行菜、九頭獅子草等。馬齒莧是一種常見的雜草,多生長於菜園、農田、路旁。這顆小小的雜草不僅廣泛分佈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還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爲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藥用植物之一,並且成爲中國衛生部指定的 101 種野生植物中藥物和食物的同源物。詩聖杜甫曾有云:“又如馬齒盛,氣擁葵荏昏。”

馬齒莧味酸、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的功效。

內服:煎服9-15g,鮮品30-60g。

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馬齒莧主要含有生物鹼類、萜類、香豆素類、黃酮類、有機酸類、揮發油及多糖等化學成分,其中胡蘿蔔素含量非常豐富,雖然其常規營養素含量方面並無特別之處,但其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且以α-亞麻酸爲主,這在陸地植物中比較少見,有“菜中之魚”的美稱。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鎮痛、抑菌、降血脂、降血糖、抗腫瘤、抗氧化、抗衰老、增強免疫等作用,被廣泛應用在藥品、保健食品、護膚品等領域。

食療藥膳

1、馬齒莧粥

組成:鮮馬齒莧 200 克、粳米150 克。

做法:將馬齒莧洗淨、切碎,加水適量,煎煮 30 分鐘。之後除去藥渣,在煎液中加入洗淨的粳米,煮成粥,早晚食用。

功效主治:清熱止痛,用於腸炎、痢疾、腹痛、腹瀉等。

2、馬齒莧炒雞絲

組成:鮮馬齒莧400克,雞脯肉100克,蛋清1枚;精鹽、料酒、香油、澱粉、薑末、清湯各適量。

做法:

① 將馬齒莧去雜洗淨,瀝水切段。雞脯肉切成細絲,放入碗內,加精鹽、料酒,放入蛋清、澱粉拌勻。

② 炒鍋,加油燒至七成熱時,再入雞絲、精鹽炒熟。

③ 放入馬齒莧翻炒斷生,淋上香油,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主治:健脾益胃,解毒消腫的功效。

禁忌

1、中西藥配伍禁忌:不宜與以下西藥同用:磺胺類;氨基苷類(鏈黴素、紅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氫氧化鋁、氨茶鹼等鹼性藥;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飲食禁忌:忌鹼性食物;忌鱉。

注意事項

1、脾胃虛寒者慎用。

2、不宜與甲魚同食,否則會導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

3、孕婦忌用。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劉麗娟

以上爲“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