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8點,叮鈴鈴,小田豆食堂的門鎖被準時打開,王倩禕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我在2019年9月辭職,10月自己開始創業,開起了豆漿店。”王倩禕一直想擁有自己的餐飲店,“大學剛畢業時總覺得經驗不夠成熟,資金也不寬裕。”現如今,王倩禕創業的熱情如同豆漿一般濃稠,使她有了隨時迎接生活風浪的勇氣。(文/王敬怡 圖/姜曉龍 設計/陳楚)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網紅奶茶店、網紅蛋糕店,而豆漿在市場上品類卻不多,尤其精品少。” 王倩禕說道,在冬日裏寒涼錐骨,急需一碗熱乎乎的豆漿驅寒取暖。一碗豆漿配上香脆的油條,香醇甘滑正好與舊時味道相合,開一家豆漿店就成了她創業的練兵場。

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2020年元旦剛剛過去,王倩禕裝修好的店鋪準備營業,“一下子就趕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房租、原材料、店員工資、煤水電統統加在一起,每月的開銷將近10萬元,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也會停好車坐在車裏發愁。”回憶起這段時光,王倩禕覺得無奈而又充滿挑戰。

在那個時候,閉店是最省錢的一條路。可她每天看到防控人員24小時值守,“那麼辛苦!我就在想有沒有可以幫忙的。”於是她撥通便民熱線,找到了河西區掛甲寺街道的負責人,“街道說,值守的人員午餐和晚餐都有配送,而早餐是很大的缺口,全社會都在停工,想喫一口早點鋪熱乎乎的早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就這樣,王倩禕和店員開始爲社區工作人員送早餐。

凌晨1點起牀,3點準時到店磨豆子,同時他們還着手將其他品類的早餐一一分裝好。7點不到,寒氣襲人,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經過一個晚上的通宵執勤,已經感到身體乏累,但此時他們手上已經捧着一杯杯熱乎乎的愛心豆漿,“希望這一份愛心早餐能讓他們忘記一夜的疲勞,開啓充滿希望的一天。”王倩禕說。

每天配送七八十份早餐,一連就是40多天,“惡劣天氣時沒辦法開車,我們只能推着小推車去。”王倩禕把這段經歷總結爲“因禍生福”,正是因爲有了這段時間的儲備能量,如今她纔有機會在創業的路上大展拳腳。

隨着疫情好轉穩步控制,王倩禕開始復工復產,“疫情期間所有人都擰成一股繩想要渡過難關,而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後面對的現實,也不簡單。”在疫情影響下,原來的店鋪客流量大幅減少,降低成本是唯一能走下去的一條路。

在掛甲寺街道的幫助下,對接商場資源、協調減免房租和社保費等開銷一一得到解決,11月9日,王倩禕的小田豆食堂再次啓航。

如今新店雖然只開業一週,但在舊址積累的老顧客也追尋着她的足跡,絡繹不絕。

鍋裏的豆漿在爐上煮着,可加入滋補養生食材,比如紅豆、燕窩、蓮子、桃膠、燕麥、紅棗、枸杞、銀耳……煮開後豆香濃郁。店鋪雖小,但十分溫馨,店裏沒人大聲交談,外面的喧囂好似被一扇門攔住了,有的是一心一意喝着豆漿,喫着快餐,消除一天的疲倦等待再次踏上征途的人。

“我原來工作時,老闆曾告訴我:做老闆就是要不斷地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銷售、進貨、管理、後勤、商談,小到廚房插座需要更換,大到店鋪明年規劃,這些都是王倩禕要考慮的,通常一天要奔波四五個點位洽談業務。

“產品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王倩禕篤定地說到,選擇原材料時她通常會在十幾種豆子面前做出最準確的判斷,“現在幾乎嘗一口豆漿就能知道是哪裏出產的豆子。”爲了保證貨源,她要研究各地大豆在天津的分銷,以及每年每季出產的口感差異和輔料配比。

此外,王倩禕還在努力嘗試增加其他菜品,做到“幹稀搭配”,滿足顧客早點能喫飽肚子的需求。

“一步一個腳印地規劃未來,腳踏實地發展事業纔是最重要的。” 一杯豆漿不足爲奇,但是一杯豆漿在天津卻能開啓一段嶄新的創業旅程,王倩禕笑着說,“這裏給了我們很多創業空間,而且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有不錯的創意,我們願意去接納大學生,引領他們進入創業圈讓他們少走很多彎路,繼而成爲我們的合夥人,同時也完成了我的再創業。”

繁華的街市上,不管是清晨熱粥包子的溫暖還是夜晚下班後填飽肚子的慰藉,王倩禕希望每個人都有着信心去面對每一次挑戰。

勇於突破自我,敢於開創人生的創業能手王倩禕對自己的評價是:樂觀、自信。“雖然創業期間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的夢想也正在一步步實現。”她看着那些喝完最後一口濃稠的豆漿,心滿意足踏出店門的客人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