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爲期3天的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在佛山閉幕,一批爲技術和產業進步、爲增進社會福祉做出突出貢獻的發明創新項目和領軍人才獲得了表彰。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原主任、科技部原部長、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中國發明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祕書長餘華榮,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長蔡家華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閉幕式併爲獲獎者頒獎。

最佳發明獎由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獲得;最佳女性發明獎由一種交會對接位置和姿態精確自主控制方法發明人解永春獲得;最佳青少年發明獎由帶回收系統的遙控電子煙花査聿津獲得。

“一種鋼結構連接機構的工裝方法及應用 ”等1295個項目獲得“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震爆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等140個項目“發明創業獎•創新獎”;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分別評選出“佛山未來技術技能國際挑戰賽單項”特等獎16名一等獎20名、二等獎27名、三等獎44名。“最受歡迎發明之星”獎項根據收到的超350萬張選票,頒給了張日耀等10位發明人。

此外,還有科技支撐柞水木耳全產業鏈發展、聯興山茶油、多功能光伏無人機等80個項目獲得 “科技助力扶貧獎”;羅山皮影戲、石灣陶塑技藝、祖廟文創產品等36個項目獲得“非遺智慧與創新獎”。

徐冠華在閉幕式上發表講話。他指出,重大原始性創新缺乏是我國科技創新突出的薄弱環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是提高原始性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追逐創新夢想、實踐科學精神是青年最鮮明的底色,要大力鼓勵青年一代和所有科學人員堅持客觀唯實、追求真理,不盲從潮流、不迷信權威,堅持科學誠信、科研道德,努力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努力將自身的科技知識和創新能力回饋社會。要把發現和培養創新創業者放在突出位置。對創新創業者,一定要給他們更多的寬容、理解和支持,不僅要給待遇、職務和榮譽,更重要的是給事業。對於領軍人才要給予足夠的保護,要注重從小單位、小人物和小項目中發現培養人才,使那些有獨立思考、獨創精神的小人物和青年人才進入我們的視野,讓一切有志於獻身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努力發明、敢於創新的人們行動起來,開展更加廣泛、更加深入、更加生氣勃勃的羣衆性的發明創造活動,以實幹奮鬥實現科技強國目標。

餘華榮總結了本屆發明展覽會的突出亮點。本次展覽會參展單位800多家,參展發明項目逾2195個,超過2019年的1900項。今年特設科技助力扶貧和非遺智慧與創新發展專區,大力弘揚科技自立自強、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旋律,傳承弘揚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創新所蘊藏的獨特魅力。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線下線上競賽並行,來自俄羅斯、中國83支國內外代表隊、400餘名中外高技術技能人才參加技能大賽,並取得了良好成績。此外,還有8個前沿創新項目進行投資合作路演,與300多名投資人、企業家進行了熱烈的交流;14個落地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合作項目和“中國發明成果轉化上市公司聯盟”、“中國發明成果轉化基金”在開幕式上籤約成立。

本次發明展覽會獲得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媒體的關注。央視新聞頻道、央視財經新媒體等核心媒體都全方位多角度進行了綜合報道,廣東省、佛山市媒體也積極參與報道,三天來通過報紙、電臺、電視、網站、移動端APP等渠道發佈不同形式的新聞報道逾百篇,科創中國等各新媒體平臺以網絡視頻直播的形式傳播發明創新成果和發明人風采,目前累計觀看人次超過300萬,進一步推動了第二十四屆發明展影響力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擴散,爲發明展的順利舉辦營造了良好氛圍。

》》》回顧

各展區亮點紛呈 參展商收穫滿滿

本屆發明展覽會,以“發明創新、共惠共贏”爲主題,展覽面積4萬平米,設置了科技助力扶貧、非遺智慧與創新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智能家居、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發明創新等展區。

今年特設科技助力扶貧和非遺智慧與創新發展專區,大力弘揚科技自立自強、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旋律。同時傳承弘揚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創新所蘊藏的獨特魅力,吸引了不少觀展嘉賓的注意。

“日常生活中很少能見到這麼大、品相這麼好的紅肉火龍果,如果在超市看見我會以爲那是進口水果。”李女士說的這款火龍果,是廣西隆安火龍果科技小院依託廣西金穗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等單位共建探索“高校+企業+政府”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引入高校先進農業技術二研發生產的。“這麼優質的火龍果,年畝產能夠達到六七千斤。”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潘暢介紹,團隊目前正在研究爲火龍果進行夜間補光,實驗發現經過補光的火龍果年畝產比正常種植的火龍果要多兩三千斤,火龍果生產有望進一步提質增效。

此外,還有大別山地區光山縣油茶產業、陝西柞水木耳產業、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蒙草生態產業發展以及延安地區佳縣滲水地膜技術產業、井岡山地區永新縣蠶絲產業、秦巴山片區高效特色農業等重點項目展出。萬事利集團的杭紡、福建南平的建盞、德化的白瓷、永春的香文化、雲南普洱的茶文化、世界鍼灸學會的鍼灸VR體驗、羅山皮影戲現場表演等獨特的非遺項目也首次亮相發明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會上,不少參展商在現場達成了合作。11月20日,18個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的負責人走進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直播間,線上推介自己的新技術和新產品。超級盒子(廣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文明直接在直播現場談成了一筆合作。

剛結束直播間的產品發佈,謝文明就被兩位來自新疆的參展商“盯上”,他們是做農產品銷售的,常常因爲產品包裝收到客戶投訴,不僅影響了產品的美觀度,還直接影響到銷售額。“我們將承接他們整個包裝體系的升級,預計合作金額能達到幾十萬。”謝文明說。

多個打破國外壟斷項目落戶佛山

本次展覽會開幕式上,一系列高科技項目落戶佛山,中國發明成果轉化上市公司聯盟同期成立。佛山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與新型高強高導電子工業用銅鎳錫箔材、新型智能暖通系統、高磁納米複合節能裝置項目、製冷吸收劑及餘熱驅動吸收設備四個產業化項目簽約。

新型高強高導電子合金產業化項目解決了傳統銅鎳錫箔材製備中的偏析嚴重、變形抗力大等“卡脖子”問題,打破了西方國家在這個領域的壟斷供貨地位,項目已註冊公司進入產業化實施階段,未來五年預期產值15億元;新型智能暖通系統產業化項目打破了歐美國家對冷凝式鍋爐技術的壟斷,在集合熱計量、智能控制、末端控制的產品上彌補了國內空白,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突破了供熱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難題。項目已簽訂協議落戶佛山,未來五年預期產值10億元;高磁納米複合節能裝置項目,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未來五年預期產值5億元;製冷吸收劑及餘熱驅動吸收設備產業化項目,本技術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未來五年預期產值15億元。

此外,佛山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照明學會、中國流行色協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中華護理學會、中國防癆協會等五個國家級協會、學會簽署戰略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