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充滿了許多神祕的未知,等待人類來探索,對於自然界中的動物來說,只有不斷進化,才能更好地適應生存環境,不會出現滅絕的情況。不管是靠繁殖能力,還是靠生存能力,動物都要忍耐人類對自然生存環境的改變,有一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失去原有的野性功能,開始適應人類飼養的環境,逐漸成爲了人類的寵物。每個動物在進化過程中,他們都會遵循“以退爲進”的原則,其中進化最大的贏家就是昆蟲。

昆蟲是地球上最爲繁盛的生物種羣,進化速度非常快

地球上哪些生物種羣進化速度最快,繁殖最多呢?答案就是昆蟲。

從陸地到天空,從沙漠到凍土,在地球各個角落中都充斥着昆蟲的身影,它們的生存能力和繁殖進化速度遠超過其他動物,成爲現如今當之無愧動物界的統治者。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被人類所知道的昆蟲就已經超過150多萬種,當然這其中不包括每年科學家發現的新品種。昆蟲爲了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在進化過程中它們的生理機制會出現相應的改變,它們的這種適應自然環境改變的生存能力,讓人歎爲觀止。

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大部分昆蟲都是帶有翅膀,這就是昆蟲進化的最明顯標誌之一。早在3億多年以前,地球上的森林植被非常茂密,即便一些矮小的樹種也會長成參天大樹,有的甚至高達二三十米高,爲了適應在這種環境中生存,昆蟲不斷進化,帶有翅膀的昆蟲就在這樣出現了。有了翅膀後它們就可以成羣地在森林裏飛來飛去,隨着帶翅膀昆蟲種類不斷繁多,昆蟲的整個有機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促使了昆蟲的神經系統的發展,此後昆蟲的行爲也變得複雜化,昆蟲能夠在更加廣闊的範圍內散佈、遷徙、覓食以及躲避敵害。在當時,一些脊椎兩棲類動物逐漸出現後,帶有翅膀的昆蟲可以有效地逃脫,避免成爲兩棲類動物的捕食對象,這一切都爲昆蟲日後進化繁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適應進化法則,頭部頂着大鍋進化出“盾牌”的螞蟻,可以封住洞口抵禦外敵

在昆蟲界中,螞蟻是體積相對來說較小的昆蟲,雖然很普通,但是種類卻繁多,很多螞蟻在進化過程中身體中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有小黃螞蟻、黑蟻、家褐蟻等等,一般來說,螞蟻的壽命很長,比如普通的工蟻可生存至少三年,當然這其中不包括遭到意外死亡,在蟻羣中蟻后則可存活幾年甚至十年。螞蟻是社會性羣體生活的一種昆蟲,但遇到威脅時,不同的螞蟻所發生的反應是不同的,比如美洲就有一種螞蟻非常特殊,頭部頂着大鍋,在遇到威脅時,頭頂大鍋可以幫助他們封住洞口,抵禦外敵侵入,這種螞蟻叫龜蟻。

龜蟻主要分佈在美洲,與其他螞蟻不同的是,它們喜歡在樹上生活,龜蟻的外形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頭頂部會頂着一個大鍋,龜蟻的頭部是扁平的,皮膚就像披着厚重的盔甲,比其他種類螞蟻要堅硬很多。除此之外,龜蟻在受到威脅後,有的時候還會釋放出一些惡臭的氣體,這些氣體會使敵人感覺到不適合它們的“口味”,龜蟻不具有攻擊性或者是侵略性,大多數都是比較平和的,龜蟻的頭形主要分爲:圓形、方形,因爲頭圍大小不一,它們頭頂的大鍋大小也是不同的,這些大鍋就是龜蟻在進化後的盾牌,保護它們的自身安全。

最大體積的龜蟻與最小體積的龜蟻相差4倍,因爲體積大小不同,它們居住的巢穴也不同,體積大的龜蟻會把洞口挖寬一些,如果自己長期生活的樹幹比較粗,龜蟻的頭部就會逐漸進化變大,這種進化過程恰到好處,在危險來臨之際,它們可以臨時用頭部堵上“洞口”,有網友不禁會問到:“龜蟻頭頂上的盾牌大鍋不會被外敵破壞嗎?”其實,龜蟻頭部的盾牌(大鍋)是非常堅硬的,可以成爲安全的防盜門。龜蟻頭頂的盾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作爲降落傘使用。當龜蟻想從樹枝上跳躍下來,頭部的盾牌作爲降落傘,可以幫助他們角度,使龜蟻準確地落到目標樹幹上。

如果洞口被挖寬了,靠一隻龜蟻堵不住洞口怎麼辦?

根據龜蟻的生活習性特點,對於它們來說“安全”是頭等大事,一旦洞口被挖寬了,它們會放棄這個較寬的洞口,寧可選擇重新挖巢穴,重新建造小的洞口也不會再繼續之前的這個被挖寬的洞口居住。這就好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去超市購物一樣,一旦買了我們不喜歡喫的食物,即便價格再廉價,我們下次也絕對不會再買了,因爲這種東西對我們來說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同樣道理對龜蟻來說,即便之前的蟻穴再好,因爲洞口過粗或者是過寬他們也不會再居住了。當一隻龜蟻力量有限無法抵禦外敵的時候,其他龜蟻會輪番上陣,它們的團結協作輪番上陣用堅實的“盾牌”進行防禦,層層疊加,讓入侵者無從下手。

龜蟻是雜食性動物,進化過程很奇特

龜蟻在進化過程中,頭頂部長了這個大鍋“盾牌”,這種奇特的進化過程跟它的生存特點有關,作爲羣居昆蟲,龜蟻是一種雜食動物,爲了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它們不僅靠肉來獲取蛋白營養,也會把植物作爲食物來源。植物的種子,比如花粉就能夠給龜蟻提供糖類,是成年龜蟻最需要的營養。對於龜蟻來說它們從不嫌棄腐爛的動物屍體,即便是死亡數月的動物,它們也會去喫這些腐爛的肉體,只要在大地上,所有腐爛的食物,它們會照單全收。在繁衍進化過程中,龜蟻遵循着“弱肉強食”的自然規律,頭頂的這種奇特鍋蓋幫助它們提供多種功能,讓它們在大自然中能夠長久的生存下去。

擁有機械“齒輪結構”的物種——伊蘇斯飛蝨

如果說盾牌是龜蟻“工業革命”進化的結果,那麼擁有機械“齒輪結構”的物種伊蘇斯飛蝨,也完成了它的進化過程。齒輪是人類偉大發明,通過齒輪我們可以製造出很多精密儀器設備,比如最爲熟知的手錶,齒輪是人造產物,然而如今這個結論卻被自然界中的一種神奇物種徹底推翻。這種昆蟲名叫伊蘇斯飛蝨,它不僅擅長跳躍,還會飛,體積非常小,科學家們發現在飛蝨的兩後腳關節有鋸齒結構,是相互對應的,在飛蝨跳躍的時候啓動齒輪,幫助身體提升力量。相關科學家表示:

“飛蝨兩個腳的神經系統傳導時間特別慢,無法協助它完成跳躍動作,在進化過程中通過這種齒輪結構,飛蝨可以送出讓肉產生相同力度的神經信號,只要一跳躍,齒輪就會自動啓動帶動另一隻腳,讓兩腳動作幾乎同步。”

值得關注的是,不是所有飛蝨都帶有齒輪結構,那麼什麼樣的飛蝨纔有這種特殊技能呢?當飛蝨真正進入“青少年時期”纔會進化長出這種齒輪結構,最後一次蛻皮後,飛蝨就會變成蟲,而齒輪結構就會消失。爲何成年後變成蟲子的飛蝨沒有齒輪結構呢?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未能找到答案,不過總體來說成年後的飛蝨齒輪整個結構會被破壞,逐漸消失。

昆蟲也要進化“工業革命”,爲適應生態環境而生存

從龜蟻、飛蝨這兩種生物進化過程來看,它們自身所具備的特殊“武器技能”都是爲適應生存而改變的。對於自然界中的昆蟲來說,“進化工業革命”是它們爲適應自然生態環境而發展的必然結果。有些昆蟲爲了抵擋外敵入侵,逐漸在外觀中發生遺傳性的變異,包括分化出不同類型的身體結構,甚至改變自己的食性。比如黑武士螞蟻比普通的螞蟻體型略大一些,全身呈現黑色,頭部戴着令人恐怖的頭盔,可以抵禦外敵。有些昆蟲在防禦外敵時會產生毒性代謝物,一旦分娩出這種代謝物,也會直接導致昆蟲死亡或發育不良。比如在北美洲的法蘭絨毛毛蟲,它看上去像一個毛茸茸的飛蛾。它的絨毛是由毒刺構成的,人類一旦觸摸後會持續幾天皮膚腫痛。

昆蟲隨着生態環境的改變,會進化出不同“武器”,身體結構發生改變,很多時候人類製造出的機械就是根據動物們的身體結構發明的,比如我們最爲熟知的烏賊,它是一種海洋生物,最快速度能達到150多公里,這主要靠它的身體特殊結構,而人類就是根據它的這種特殊結構,製造出氣墊船,每秒可達四十多米。此外,還有我們常見的一種甲炮蟲,它在受到威脅自衛時,可噴射出有毒液體“炮彈”,以刺激敵害。科學家根據它的這個生態特點,研製出了先進的武器。這種武器將兩種或多種能產生毒劑的化學物質分裝在兩個隔開的容器中進行發射。

相信在不久以後,自然界中的更多不爲人知的昆蟲將被人類發現,根據它們的進化器官,在未來也許有可能會實現工業革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