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演化發展進程中,猿類靈長動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類和狒狒共同的祖先,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靈長類動物的基因具有進化語言的潛力。通過相關實驗對比,專家們發現人類與靈長類動物的大腦連接着語言通路,其中就有聽覺皮層和額葉區域,除此之外,靈長類的動物在面對選擇時,干預它的最終決策行爲和人類一樣,神經元起到重要作用。

科學家找到人類是如何通過大腦反映,做出最後的選擇—神經元扮演重要角色

我們都知道,擁有選擇的機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能按照自己的意識想法去做出最終的選擇,說明我們對自己有掌控能力。當一塊抹茶蛋糕和一杯卡布奇諾擺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到底會先選擇哪一個時,此時位於我們眼部正上方的腦細胞會做出反映,科學家們發現每次面臨選擇的時候,這些眼睛正上方的腦細胞就會放電然後激活我們的大腦中的各種神經元。越難以抉擇,這些腦細胞放電速度就會越快。

大腦是人體中最複雜的部位,在人類的大腦中有一個特殊的區域被稱爲關鍵腦區,它能夠評估人類對外界信息作出反應的重要機制,可以指導各種行爲,不僅僅是選擇。它們可以指導學習,情緒和運動控制方面等。在這個腦部區域中神經元能夠被最重要的信息所激活,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彼此相互連接組成了極其複雜的神經網絡,很多人會問到這些神經元是如何傳遞信息呢?其實他們是以一種傳送電流的方式來處理信息。毫不誇張地講,人類的大腦就是一個小宇宙。

那麼能夠替人類做出最後抉擇的神經元到底在什麼位置?

雖然大腦中的神經元有很多種,每個神經元都是相互連接的,但最後能夠替人類做出抉擇,傳遞重要信息的神經元位於眶額葉皮層,即與目標定向行爲有關的眼睛上方的大腦區域。

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相關研究人員,爲了證實神經元在人類大腦中起着重要抉擇作用時,特意選擇在一隻恆河猴身上做實驗。恆河猴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普通獼猴,它是猴科動物中最有名的一種,很多重要的科學實驗都是在恆河猴身上進行的,當初恆河猴也是太空之旅的重要參與者。在這項實驗研究中,科學家們選擇了不同種類的飲料,不僅有檸檬味道的汽水、薄荷茶、西瓜汁還有葡萄果汁、蘋果果汁等等,科學家們將這些不同種類的果汁擺放在恆河猴面前,查看他們是如何做出最後的選擇。

科學家們發現對於恆河猴來說,除了最偏愛的某一種果汁外,其它的果汁也是他們喜歡的。所以面對衆多果汁,做出最後的抉擇,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輕鬆。恆河猴會仔細專注這些果汁,用自己的目光做出最後的選擇。在這項科學實驗研究中,專家們發現神經元的活動編碼選項值確定了最終決定。

爲了研究神經元編碼的值與選擇行爲之間的聯繫,在進一步實驗研究中,科學家們又在恆河猴的額葉皮層中放置了微電極,電極產生的無痛刺激代表了每種選擇價值的神經元。通過電極輸送的電流,刺激到恆河猴的神經元,神經元和電流強度決定了恆河猴的選擇,當恆河猴在考慮其中一個選項的時候,科學家們就會增加電流輸送的強度,當恆河猴大腦被幹擾後,通過相關被幹擾數據計算,恆河猴更傾向於低水平電流刺激的選項,科學家們最後得出的結論低水平的電流刺激會使動物有可能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選擇一種特定的選擇。這也就是眶額葉皮層中計算的主觀價值能夠引導決策行爲。

由此可見,科學家們在恆河猴的大腦中植入微電極,通過電流放電刺激反應,就可以直接控制恆河猴的主觀意識,引導它做出最終選擇,在干預到神經元后,恆河猴將聽從科學家們的指揮。

那麼未來AI能否也可以控制人類大腦呢?

美國科學家實現了控制猴子大腦神經元活動,這項人工科學實驗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很多網友不禁會產生疑問:“控制猴子的大腦已經實現了,AI技術能否實現控制人類大腦呢?”因爲人和靈長類動物的生理結構都是相似的,所以這項研究結果不得不推到另外一個層面,未來能否實現AI技術控制人腦呢?

提到這個問題,不得不先和大家講一下AI控制大腦原理,當一個人失去雙腿後,就會被安裝假肢,而此時利用計算機AI軟件來讀懂大腦電流所傳遞的電訊號,然後把這些神經信號轉換爲行動指令,一般分爲植入式和非植入式,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殘疾人使用假肢,重新獲得運動能力。

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中曾經提到過這樣一個觀點: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曾經野生的小麥、水稻等等,都變成了人類的農作物,農民不斷辛苦澆灌,耕地、除蟲、讓農作物生長越來越好,當這一輩農民去世後,他的子孫後代又會像他一樣不斷去耕種、精心照顧農作物,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小麥等農作物控制了人類,但是我們意識不到這一點。個人認爲,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經控制了我們人類。在未來的幾年或者幾十年中,我們在掌握AI原理後,可以進一步技術升級,比如建立一個讓AI模型,人類想要做什麼,想要幹什麼,很多神經網絡信息,通過AI掌握和識別後,然後通過操控人工神經網絡,達到對大腦的控制。

但是這種控制並非真正的控制,它只是可以激活我們腦細胞,控制大腦中某單個神經元。比如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想要做出極端的事情的時候,通過AI的控制,可以改變或者阻止我們的這種意識行爲。這種控制,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真正的控制,而是局部的控制。就像美國科學家,對猴子大腦植入微電極,操作控制他們選擇的權利,但這種控制是片面的,比如猴子出現的生理反映,還是無法實現全面控制的。

AI控制人類大腦可以介入醫療領域,幫助我們治療攻克醫學難題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大,尤其是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們的壓力比一般人都要大數十倍,而且患有神經精神類疾病的人是越來越多,比如我們最常見的抑鬱症、癲癇,精神分裂症等等,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都有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神志不清,情緒低落等,這些疾病都是因爲大腦的不同皮層區域不同功能發生了異常變化,該高興的時候卻高興不起來,不該高興的時候卻異常的興奮,出現這種異常反應,主要是他們大腦所對應的神經元出了差錯。

如果在未來科學技術成熟以後,可以實現AI模擬去修復激活這些神經元,介入到未來醫療領域中實現對這些難以治療的疾病進行治療。在複雜的大腦中,AI識別控制大腦後,修復此前出現問題的神經元,制約、協調其他神經元,完成精密的程序後,讓患有神經、精神類疾病的人逐漸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當然AI在模擬控制人類大腦治療某些疾病的前提是保證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也不會在治癒後還持續不斷地控制病人的大腦。

AI控制人類大腦以後,我們不能忽視道德倫理問題

如果AI真的能夠控制人類大腦,在我個人看來這未必是件好事。比如我們面對的道德倫理問題是不能被篡改的。AI控制大腦對醫學領域有重大突破,可以用來治療很多疾病,甚至延緩人類壽命,但是如果這項技術在未來被廣泛亂用,沒有原則的使用,就會違背道德倫理問題。比如用它去控制別人或者是監視別人,可以說AI的未來發展會跑偏方向。

從目前來看,如果AI按照正常的原則可能性發展下去,未來的廉價勞動力將被全部取代,人工智能可以幫我們節約很多成本,雖然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它違背了社會正常發展原則,因爲我們社會的很多分配製度和經濟制度是不能被人工制度所取代,一旦所取代,我們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人類來說也是一種威脅。

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我們要遵循人類延續的文明,尊重每個生命,因爲它有存在這個世上的權利,即便AI技術未來再先進,也不能取代我們人類發展演化文明,在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中,我們要給歲月以文明,尊重自然發展規律!

有人說人工智能將會讓人類作繭自縛,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相關文章